篮球 第十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篮球第十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篮球第十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篮球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二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10:00-11:30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通过篮球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2.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通过篮球运动,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3.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道德品质。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高二年级(1)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对篮球运动有一定的了解,但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简单的运球和传球动作,但整体上缺乏系统训练,动作规范性不足。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好,具备一定的运动潜力。然而,在篮球技能上,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待提高,特别是在防守和进攻时的应变能力不足。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较强,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坚持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在行为习惯上,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性较好,能够按照要求参与训练。但在课后,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和锻炼的意识,影响了运动技能的提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必修第一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篮球运动技能教学视频、篮球比赛精彩片段等,以及篮球运动的相关图片和图表,以辅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
3.实验器材:准备篮球、篮球架、计时器等,确保器材的完好和安全。
4.教室布置:设置篮球练习场地,划分练习区域,确保学生能够有序进行练习。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篮球运动基本规则和技巧的PPT,要求学生预习并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姿势和运球动作。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篮球运动中如何保持平衡?”和“运球时如何控制球的方向?”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班级微信群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确保所有学生都参与了预习。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PPT,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NBA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篮球基本运球技巧,如原地拍球和行进间运球。
组织课堂活动:设置小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导,练习运球动作。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运球技巧的关键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运球,互相纠正动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篮球运球技巧,确保学生理解。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球技能。
合作学习法:小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运球,记录练习次数和感受。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篮球运动相关的书籍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按照要求练习运球,并记录练习情况。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加深对篮球运动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练习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本节课重点在于篮球运球技巧的掌握,难点在于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实践和课后拓展,帮助学生逐步克服难点,掌握篮球运球的基本技能。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在完成了本节课的篮球技能训练后,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效果:
1.技能掌握情况
2.身体素质提升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身体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了自己的速度、力量、灵活性和耐力等身体素质,为未来的篮球训练和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团队协作能力增强
篮球运动强调团队协作。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练习和比赛,学会了如何与队友配合,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互相鼓励和支持。这种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篮球技能的提高,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4.运动规则和裁判知识
学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