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安全记心上 平安出行(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docx
8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8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5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在出行中识别潜在的危险。
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如红灯停、绿灯行等基础交通规则,但对于更复杂的交通情况,如道路标志、行人横道、自行车骑行规则等,掌握程度可能有限。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安全出行的话题有一定的兴趣。他们的认知能力正在发展,能够通过图片、故事和实际操作来学习新知识。学习风格上,他们通常需要直观的演示和互动体验来加深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对交通安全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应用。此外,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注意力集中和自我控制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忽略安全。此外,对于一些复杂交通情况的处理,学生可能感到困惑,需要教师提供具体案例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
-交通标志图片
-交通安全视频
-实物交通模型(如交通信号灯、行人横道等)
-安全出行手册
-互动式教学软件
-多媒体投影仪
-教室内的安全角标
-交通安全教育卡片
-学生安全出行调查问卷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前一周,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8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的预习资料,包括交通安全基本规则的视频和相关的PPT,要求学生观看并了解基本的交通信号和行人安全知识。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如何安全过马路”、“正确使用自行车”等问题,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如果遇到红灯,你会怎么做?”、“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地方,如何确保安全过马路?”。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互动和作业提交情况,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准备。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自主观看视频和阅读PPT,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在预习笔记中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和在线平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交通安全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交通安全的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交通标志的含义、行人横道的使用方法等,结合实际案例,如“如何正确通过斑马线”。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模拟过马路”游戏,让学生分组扮演行人、司机和交警,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游戏,通过实践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交通安全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交通安全技能。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交通安全知识,掌握安全出行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设计一个安全出行宣传海报”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海报。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视频,阅读相关的书籍。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设计海报,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进一步的交通安全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儿童交通安全手册》:这是一本专为儿童编写的交通安全指南,内容涵盖了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交通规则、紧急情况处理等内容,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小小交通警察》:这本书通过讲述小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