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8《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出行习惯。通过学习交通法规和自我保护知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对各种安全风险的能力,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的法治意识。
2.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对安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知识了解有限,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安全隐患。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尚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来提升。在素质方面,学生的道德观念初步形成,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有待加强。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越马路等不良习惯,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安全出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交通规则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教室布置:布置安全标识区,让学生模拟安全出行场景,设置小组讨论区域,便于学生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交通安全宣传视频,引起学生对安全出行的关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安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做到安全出行的?
(3)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主题——《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
2.讲授新知(20分钟)
(1)交通安全法规:讲解交通信号、行人规则、乘车规则等,通过图片、图表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2)自我保护知识:介绍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应对方法,如遇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
(3)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违反交通规则、不遵守安全规范可能带来的后果。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做到安全出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3.巩固练习(10分钟)
(1)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过马路、乘车等场景,巩固所学知识。
(2)安全知识问答:提问学生交通安全法规和自我保护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3)互动游戏:组织学生参与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4.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安全出行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安全出行,关爱自己和他人。
5.作业布置(5分钟)
(1)课后阅读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2)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确保家庭出行安全,制定家庭出行安全计划。
(3)下节课分享各自的家庭出行安全计划。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法规,包括交通信号、行人规则、乘车规则等,能够识别常见的交通标志和标识,了解不同情况下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2.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活动,提升了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行为习惯养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的良好习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能够主动提醒他人注意交通安全。
4.道德素养增强: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了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认识到尊重生命、关爱他人是每个人的责任。他们在遇到危险时,能够主动伸出援手,展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5.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后,对安全出行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他们能够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学会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
6.家庭教育参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自己受益,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中,与家长共同讨论家庭出行安全,促进家庭安全意识的提升。
7.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通过学习,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愿意为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8.学习兴趣激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七、板书设计
①安全出行规则
-交通信号灯
-行人通行规则
-乘车安全须知
②自我保护知识
-火灾逃生方法
-地震自救技巧
-遇到交通事故的处理
③安全意识培养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识别危险的能力
-应急反应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