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9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发布:2025-04-10约4.1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9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9课《大雁归来》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星期五)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自然美和生命力的感悟能力,通过学习《大雁归来》,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关系。

2.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品读文本,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主题。

3.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美的感知和鉴赏。

4.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大雁的迁徙规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候鸟的象征意义。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包括基本的字词识记、句子的理解以及简单的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对于诗歌的鉴赏和分析,尤其是对自然景观和生命哲理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还缺乏经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自然和生命主题的诗歌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接受新的知识和挑战。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善于思考、喜欢深入探讨的,也有偏好直观感受、喜欢形象教学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大雁归来》这首诗歌时,可能会遇到对古诗词的节奏感把握不足、对诗歌意象理解不深、对作者情感体会不够等问题。此外,对于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克服这些困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频播放设备、书籍《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网络诗歌鉴赏资料、大雁迁徙视频资料、相关文学作品链接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朗读示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展示大雁迁徙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的飞行姿态和迁徙路线,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大雁为什么会迁徙吗?它们在迁徙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诗歌的基本知识,如押韵、平仄、意境等,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大雁归来》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结构特点。

-举例说明:选取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大雁”、“归巢”等,结合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互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朗读示范(约10分钟)

-教师示范朗读《大雁归来》,注意节奏、语调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4.学生活动(约2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与大雁迁徙或生命哲理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赏析。

-小组内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各小组轮流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5.教师指导(约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6.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疑问。

7.总结提升(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审美情趣。

8.布置作业(约2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相关诗歌,并撰写读书笔记。

-布置课后写作作业,要求学生以“大雁归来”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9.课堂小结(约2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简要评价,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大雁南飞》散文节选,通过散文的形式,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大雁迁徙的艰辛和生命的坚韧。

-《鸟的天堂》郭沫若诗歌,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自然景象的不同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迁徙中的大雁》科普文章,介绍大雁的迁徙规律、生存环境以及保护措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大雁的迁徙路线、迁徙时间以及迁徙过程中的生态适应策略。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候鸟的迁徙、季节变化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文,如仿写《大雁归来》这样的诗歌,表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