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嘿,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探索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我们不仅要复习旧知,还要开启新篇章。我会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引导你们一步步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则,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我们一起跳跃思维,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吧!??????
核心素养目标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培养学生以下数学核心素养:
1.数感:通过直观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增强学生对有理数的感知能力。
2.思辨能力:通过探究加法和减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
3.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
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法则,包括正负数的加法规则和减法规则。
②能够熟练进行同号和异号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并能正确处理加减法中的绝对值问题。
③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加减法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特别是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如何正确应用这些规律。
②在进行异号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时,如何准确判断结果的符号。
③学生在处理包含多个加减步骤的问题时,如何保持运算的准确性,避免出错。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计算器
-课程平台:学校数学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有理数加减法教学视频、互动练习软件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正负数卡片)、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加减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看看它们是如何让我们的数学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的。”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涉及加减法的场景,如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简短介绍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期待。
2.有理数加法与减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介绍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法则,如同号相加、异号相加、同号相减、异号相减等。
展示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步骤,强调运算顺序和注意事项。
3.有理数加法与减法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有理数加法和减法案例,如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竞赛题目等。
详细分析每个案例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工程计算、科学实验等。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相关的问题。
小组内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鼓励每个成员积极参与。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问题分析、解题过程和结论。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定义、加法和减法法则、案例分析等。
强调有理数加法和减法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7.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目标: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过程: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一个小型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预算表等。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探索有理数运算中的规律性》
-《有理数运算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案例》
-《数学故事:有理数加减法的起源与发展》
-《从数学竞赛题看有理数加减法的深度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解决一些涉及有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