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

发布:2025-04-30约5.9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本节课主要围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展开,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设计紧扣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数学核心素养:

1.理解能力:通过具体实例和运算规则,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4.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锻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提升交流合作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小学数学向初中数学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和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

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数运算基础,但刚接触有理数概念,对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2.计算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负数和正数的加减法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3.思维能力:学生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上有所提升,但面对新的运算规则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和理解。

4.素质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对数学的恐惧或缺乏信心而影响学习效果。

5.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合作学习方面表现良好,但个别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低等问题。

这些特点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清晰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总结运算规律。

3.实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分析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展示运算步骤和规律,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教学软件应用:通过数学软件进行模拟运算,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有理数运算。

3.实物操作:使用教具或实物,如数轴、正负号标记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有理数运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数加法和减法,了解了整数运算的基本规则。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有理数,并探讨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看看哪些是我们今天学习有理数时可以用到的。

(学生回忆整数概念和运算规则)

【新课导入】

师:好的,现在我们来引入今天的新内容。在数学中,整数只是有理数的一部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它们都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是我们进一步学习代数和几何的重要基础。

【教学环节一:有理数的概念】

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分数形式的数,其中分母不为零。这意味着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同学们,谁能举例说明哪些数是有理数?

(学生举例,如2,-3,1/2,-5/6等)

师:很好,这些都是有理数。现在,让我们来区分一下整数和分数。整数是没有小数部分的数,而分数有小数部分。例如,2是整数,而1/2是分数。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环节二:有理数的加法】

师:现在,我们来看有理数的加法。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将有理数表示成分数形式。对于整数,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例如,2可以写作2/1。

(展示如何将整数转换为分数)

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符号相同,我们只需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然后在结果前面加上相同的符号。如果符号不同,我们需要用较大绝对值的数的符号,并从较大绝对值的数中减去较小绝对值的数。

(展示加法运算步骤)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题。

(学生做练习题)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检查一下。

(学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