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1课时)说课稿 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1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1课时)
本节课内容选自2024-2025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第4节。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学生能够抽象出有理数的运算规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建立数学模型,培养直观想象能力;同时,通过运算练习,学生能够提高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法则,包括正负数的加法规则和减法规则。
②能够运用有理数加法与减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运算,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加、同号相减、异号相减以及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③通过实例,理解有理数加法与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①理解负数减法的运算规则,特别是如何处理减去一个负数的情况。
②在复杂的有理数运算中,能够正确应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
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识别并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运算问题。
④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运算规则的能力,以及将数学运算结果解释回实际情境中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有理数加法与减法教学视频、动画演示软件、在线互动平台。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正负数卡片)、课堂练习题、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整数和分数,那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有理数。”
-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变化、经济交易中的盈亏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涉及到的数可能是有理数。
-提问:“大家能想到哪些数是有理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正负数的加法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加法规则。
-使用多媒体展示动画,直观演示同号相加、异号相加的运算过程。
-教师讲解减法法则,通过实例说明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引导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练习,逐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找零、计算温度变化等。
-教师总结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律,强调运算律的应用。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法则和运算规律。
-提问:“大家能总结出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哪些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练习册上的题目和思考题。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按时上交。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介绍有理数乘除法的基本法则,包括同号相乘、异号相乘、零乘任何数等于零、负数乘以负数等于正数等。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讲解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如何简化复杂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工程计算、科学实验、经济计算等,展示有理数运算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有理数的性质:介绍有理数的其他性质,如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数学课外书籍或相关网站(如国家图书馆、数学教育网站)来深入了解有理数的性质和应用。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参加数学兴趣小组,通过竞赛和小组活动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议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些有理数运算的练习题,通过设计题目来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
-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观看有理数运算的微课视频,帮助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讲解和讨论有理数运算的难点,共同进步。
-在家庭作业中,可以加入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如何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有理数运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