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说课稿1.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主要讲述了欧洲国家在15世纪至16世纪期间,为了寻求财富和拓展势力,突破传统商路受阻的困境,勇敢地开辟新航路的过程。本节课重点介绍了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索历程,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原因、过程及其影响,这需要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讨。同时,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认识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的联系和交流,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地位,同时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灾难。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新航路的探索过程。同时,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问题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欧洲国家在15世纪至16世纪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欧洲国家要寻求新航路。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如新航路的开辟过程、航海家的贡献等。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新航路的开辟
背景:传统商路受阻,寻求新航路
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索
影响:促进世界联系和交流,提高欧洲国家地位,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
八.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探讨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新航路的相关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知识点儿整理: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随着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对东方的商品需求增大,尤其是黄金。同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使得欧洲到东方的商路受阻。此外,地中海地区的海盗活动频繁,增加了商路的风险。因此,欧洲国家寻求新的贸易通道,以突破商路受阻的困境。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从欧洲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并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沿着迪亚士的航线到达印度,进一步证实了新航路的可行性。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大陆,误以为到达了亚洲的印度,实际上发现了一个新大陆。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并开辟了环球航路。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促进了东西方的联系和交流,使得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灾难,但也为欧洲带来了丰厚的财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促进了沿岸国家的繁荣。
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国家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推动了工业的到来。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经济根源: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对东方的商品需求增大。
社会根源:地中海地区的海盗活动频繁,增加了商路的风险。
技术条件:航海技术的进步,如航海图的绘制、指南针的应用、造船技术的发展等。
宗教动力:基督教传播的动力,推动欧洲国家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灾难,但也为欧洲带来了丰厚的财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