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时光如梭——时间函数和格式函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2012九年级上册.docx
《第11课时光如梭——时间函数和格式函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2012九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时间函数和格式函数的应用,包括获取当前时间、设置时间格式以及使用日期函数等功能。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Excel基础知识相关联,如单元格格式设置、函数使用等。教材章节为“数据处理与图表”,涉及时间函数和格式函数的具体应用。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习时间函数和格式函数,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计算效率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①
①熟练掌握时间函数的基本用法,如NOW()、TODAY()等,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函数。
②理解并应用日期格式函数,如DATEVALUE()、TEXT()等,实现对日期数据的格式化处理。
2.教学难点,①
①理解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的参数设置,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函数参数。
②在复杂的数据处理场景中,灵活运用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跨月计算、日期比较等。
②将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如日程安排、数据统计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清华大学版2012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对时间函数和格式函数的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计算机教室,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计算机上操作,进行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的实践练习。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日期和时间概念,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表示现在的时间吗?如何将日期和时间格式化显示呢?”接着,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需要用到时间函数和格式函数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时间显示、电子表格中的日期管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时光如梭——时间函数和格式函数”。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详细内容:
①教师讲解时间函数的基本用法,如NOW()、TODAY()等,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获取当前时间和日期。
②介绍日期格式函数,如DATEVALUE()、TEXT()等,并演示如何将日期转换为字符串,以及如何根据需求设置日期格式。
③讲解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的嵌套使用,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示例。
3.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详细内容:
①学生跟随教师操作,使用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在Excel中进行简单的日期和时间计算。
②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练习题,要求使用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差。
③学生尝试在Excel中设置个性化的日期和时间格式,如自定义星期格式、24小时制时间显示等。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①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函数?
举例回答:例如,如果需要获取当前时间,可以使用NOW()函数;如果需要获取当前日期,可以使用TODAY()函数。
②如何设置日期格式?
举例回答:可以使用TEXT()函数配合格式代码设置日期格式,如“TEXT(A1,yyyy-mm-dd)”将单元格A1中的日期格式化为“年-月-日”。
③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在哪些实际场景中有应用?
举例回答:在日程管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领域,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都有广泛的应用。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如时间函数参数的理解、日期格式设置的灵活性等,并举例说明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加深对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在本节课的学习结束后,学生方面取得了以下效果: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的基本用法,如NOW()、TODAY()、DATEVALUE()、TEXT()等,并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函数进行日期和时间的处理。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日期格式函数,实现对日期数据的格式化处理,如将日期转换为字符串、设置日期格式等。
2.技能提升方面:
学生在Excel中能够运用时间函数和日期格式函数进行简单的日期和时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