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2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docx

发布:2025-04-05约1.8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2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新教材)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5.1方程

5.2解一元一次方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方程的特点,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会合并同类项解方程;

2.体验在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基础上,通过合并同类项,依据是等式的性质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到方程解的转化过程;

3.体会解方程中的转化思想和算法思想,发展学生的推理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直接用等式的性质还不能解决较为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开始我们将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具体特点,系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5.2解一元一次方程(1)(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

活动一:由实现情境探究合并同类项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所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学生活动: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教师活动:追问1.需要求的量是什么?追问2.需要求的量与已知量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追问3.列方程中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具有什么基本等量关系?

师生共同完成:

设前年购买计算机台,则去年购买计算机台,今年购买计算机台.

依题意得.

把含有的项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检验:怎样检验是方程的解?学生自己检验.

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各部分量的和=总量”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教师活动:追问1.什么是同类项?如何合并同类项?追问2.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我们要把方程转化为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到方程的解_________?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

活动二:合并同类项解方程

例1.解方程

教师活动:追问1.从上面解方程来看我们要把方程转化为,应该如何进行?怎样将系数化为1,得方程解?依据是什么?

师生共同解答,教师规范写出过程.并说明检验环节可以在草稿纸上完成,解题时可以省略不写.

活动三:应用提升合并同类项解方程

例2.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观察发现规律,建立方程,解方程.

教师活动:追问1.这列数前后两个之间有什么规律?追问2.如果三个数中的第1个数是x,则后两个数分别是多少?这三个数之和怎样表示?和是多少?

师生共同分析解答: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观察,可以发现这列数的排列规律,后面的数是它前面的数与一3的乘积.

设所求三个数中的第1个数是,则后两个数分别是.

由三个数的和是,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所以,.

三、强化巩固

1.练习1、2、3.

部分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价订正.

2.拓展训练:如图,表中给出的是2021年3月的月历,任意用“H”型框选中7个数(如阴影部分所示),则这7个数的和可能是_________

A.63 B.91 C.154 D.168

【答案】AC

【解析】解:设最中间的数为x,

∴这7个数分别为x?8、x?6、x?1、x、x+1、x+6、x+8,

∴这7个数的和为:x?8+x?6+x?1+x+x+1+x+6+x+8=7x,

当7x=63时,此时x=9,

当7x=91时,此时x=13,

当7x=154时,此时x=22,

当7x=168时,此时x=24,

由图可知:13的右侧没有数字,24的右下角没有数字,则这7个数的和不可能是91和168,可能是63或154.

故答案是:AC.

四、总结拓展

学生小组合作对知识总结:1.解一元一次方程先转化为为,再系数化为1,得到方程的解.2.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的形式.

学生小组合作对思想方法总结:通过合并同类项解方程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算法思想,发展我们的推理和运算能力.

五、作业布置

必做作业:课本习题5.2第1(1、2)题、第5题

选做作业:商店进了一批商品,提高进价的后标价,又以8折卖出,结果仍获利200元,这种商品的进价为元.

【答案】5000

【解析】解:设这种商品进价为x元,

解得,

即这种商品进价为元,

附:板书设计例1.例2.

例1.

例2.

学生练习板演(拓展训练)

5.2解一元一次方程(1)

活动一:由实现情境探究合并同类项

方程转化为:

方程解的形式:

活动二:合并同类项解方程

活动三:应用提升合并同类项解方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