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欢度国庆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docx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欢度国庆教学设计4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欢度国庆教学设计4北师大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欢度国庆》教学设计4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日上午9:00
4.教学时数:1课时
---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咱们这节课的主题是《欢度国庆》。咱们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是不是都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一下国庆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节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品德与生活课吧!????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国庆节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目前,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国庆节的了解可能还比较有限,他们可能知道国庆节是国家的生日,但对于其历史背景、意义以及庆祝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在之前的课程中,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和简单的历史故事。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于国庆这样的重大节日,他们通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倾向于通过游戏、故事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因此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国庆节的深层含义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历史背景和国家的概念。此外,由于文字阅读能力的限制,他们可能难以独立阅读课本内容。在课堂讨论和分享时,可能会遇到表达不清晰、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并从中获得知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故事讲述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色彩鲜艳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
2.设计“小小讲解员”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国旗、国徽、国庆节标志等,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国庆元素的认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国庆节的庆祝活动视频,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氛围。
4.设置“我的国庆节”手工制作环节,让学生亲手制作国庆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国旗、灯笼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送《欢度国庆》的相关PPT和视频,要求学生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和庆祝活动。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如“你知道国庆节的由来吗?”、“你了解哪些国庆节的庆祝活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的反馈和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通过阅读预习资料,初步了解国庆节的基本信息。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根据预习问题,对国庆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预习资料的共享和反馈。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国庆节的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为主题,通过播放国庆节的庆祝视频,引出课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国庆节的来历、意义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让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对国庆节的了解。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讲解理解国庆节的知识点。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国庆节庆祝活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国庆节的核心知识点。
-活动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庆节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国庆节的图画,表达自己的祝福。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一些关于国庆节的历史书籍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绘画作业,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推荐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