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欢度国庆教学实录2 北师大版.docx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欢度国庆教学实录2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欢度国庆教学实录2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日上午第一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理解国庆节的含义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集体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手工制作国庆主题作品展示爱国情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一年级学生对于国庆节的了解可能有限,他们可能知道国庆节是中国的生日,但对于其历史背景、意义以及庆祝方式的认识较为模糊。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国庆节这样的节日活动特别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模仿和直观感知上,通过图片、故事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动手操作来学习,对于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活动更感兴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国庆节的历史意义和庆祝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他们可能难以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对于复杂的庆祝活动流程也可能感到困惑。此外,学生在手工制作国庆主题作品时可能会遇到操作技巧上的挑战,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北师大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国庆节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展示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和历史背景。
3.实验器材:准备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供学生制作国庆主题作品。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为国庆主题,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展示区,营造节日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国庆节庆祝活动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活动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活动都是在国庆节这一天举行的,国庆节是中国的生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关于国庆节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国庆节的由来(5分钟**)
-教师讲述国庆节的来历,强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提问:“为什么这一天被定为国庆节?”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节。”
2.**国庆节的庆祝活动(5分钟**)
-展示国庆节的庆祝图片,如升国旗、阅兵式、群众游行等。
-提问:“国庆节有哪些庆祝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国庆节有升国旗、阅兵式、群众游行、文艺演出等庆祝活动。”
3.**国庆节的意义(5分钟**)
-教师讲解国庆节的意义,强调它是国家的生日,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节日。
-提问:“国庆节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国庆节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爱国情怀。”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小组讨论(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国庆节阅兵式上的一个小兵,你会怎么做?”
-小组内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2.**手工制作(5分钟**)
-分发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让学生制作国庆主题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操作安全。
3.**展示与评价(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国家的国庆节?”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庆节,国庆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节日。”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国庆节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国庆节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爱国情怀。”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庆节的重要意义。
2.布置作业:“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观看国庆节的庆祝活动,感受国庆节的氛围。”
**七、创新教学**
1.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通过小组讨论和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国庆节的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八、重难点**
1.国庆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
2.国庆节的庆祝活动。
**九、解决问题**
1.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