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对求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配对求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配对求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加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材,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法知识,通过配对求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数感:通过配对求和的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提高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逻辑思维: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配对求和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
3.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将配对求和的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配对求和的基础上,探索更多的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加法计算。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逻辑思维和解题策略的运用尚处于发展阶段。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个别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耐心不足等问题。行为习惯上,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而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针对这些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配对求和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资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学PPT
-小黑板或白板
-粉笔或白板笔
-计算器(作为辅助工具)
-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展示配对求和)
-学生练习册
-课堂反馈问卷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开场: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橘子等,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两个苹果加三个橘子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叫做配对求和,它能帮助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
-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如在黑板上画两个苹果和三个橘子,让学生配对)来引入新课内容。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配对求和例题,如“4+3=7”,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我们是如何通过配对来求和的?”
-教师讲解配对求和的步骤,强调观察、配对和计算的重要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教材上的例题,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通过更多的例题,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配对求和的过程。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纸上独立完成配对求和的练习。
-学生完成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课堂提问和讨论(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配对求和来解决?”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配对求和的实用性。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教师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配对求和的游戏,如“配对求和接力赛”。
-每组学生轮流进行配对求和,教师观察并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
-游戏结束后,教师邀请表现优异的小组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策略。
6.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配对求和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进行配对求和的练习。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数字游戏:提供一些数字卡片游戏,如“数字接龙”、“快速配对”等,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配对求和。
-数学故事书:推荐一些数学故事书,如《数学岛历险记》、《爱因斯坦小小数学家》等,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练习软件:推荐一些数学练习软件,如“数学宝典”、“智慧数学”等,让学生在电脑或平板上练习配对求和。
-数学主题活动:组织数学主题活动,如“数学日”、“数学游戏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体验数学的魅力。
2.拓展建议:
-家庭作业: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数学学习,为孩子提供一些家庭作业,如制作数字卡片、进行家庭数学游戏等,增强亲子互动。
-数学日记: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数学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小课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