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docx
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探索化学的奇妙世界,开启“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学习之旅。咱们要从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的教材中汲取养分,一起来认识氧气的制取方法。这节课,我们不仅会重温课本中的知识,还会通过实际操作,让氧气从无到有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哦!????咱们会用到实验室里那些熟悉的器材,通过化学反应,见证科学的魅力。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知识的旅程吧!????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2.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3.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4.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遵守实验室规则。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氧气的制取实验操作及反应原理的理解。
难点:实验过程中氧气的收集与纯度的判断。
解决办法:
1.实验操作重点指导: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跟随步骤操作,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2.反应原理讲解:结合课本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化学反应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3.氧气收集纯度判断:设计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尝试,通过观察和讨论,掌握判断方法。
4.突破策略: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人手一册《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氧气制取过程的图片、实验步骤图表,以及相关的科普视频。
3.实验器材:提前检查并准备集气瓶、导管、酒精灯、氧化汞等实验器材,确保安全可靠。
4.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台,划分小组讨论区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揭开氧气的神秘面纱。记得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学到了哪些关于气体的知识吗?是的,气体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质,而氧气,作为我们呼吸的必需品,它的制取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2.3制取氧气”这一章节。
【新课讲授】
一、氧气的历史与重要性
(老师)同学们,氧气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那么,氧气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它的发现历程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氧气的发现史。请大家翻开课本,找到相关的章节,我们一起来学习。
(学生)我找到了,课本上介绍了氧气的发现者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他在1774年通过实验发现了氧气。
(老师)很好,拉瓦锡的实验非常关键,他通过加热汞,成功地制取了氧气。这也标志着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诞生。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氧气的重要性。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吗?
(学生)我知道,氧气是生物呼吸的必需品,没有氧气,我们无法生存。
(老师)非常正确!氧气不仅对人类至关重要,对其他生物和整个生态系统也是如此。那么,氧气是如何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呢?
二、氧气的制取方法
(老师)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重点内容——氧气的制取方法。根据课本,氧气的制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热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等。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
1.加热氯酸钾
(老师)首先,我们来看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这个实验需要用到氯酸钾、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酒精灯等器材。实验步骤如下:将氯酸钾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老师,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加热氯酸钾呢?
(老师)不完全是这样。氯酸钾在加热过程中需要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这样可以使反应更快地进行。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好的,老师。
(老师)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试管内液体的变化,以及氧气的产生情况。实验结束后,我们再来讨论。
2.加热高锰酸钾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这个实验同样需要用到高锰酸钾、酒精灯等器材。实验步骤如下: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老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什么区别呢?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高锰酸钾本身就具有催化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分组进行实验。
3.分解过氧化氢
(老师)最后,我们来看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这个实验需要用到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集气瓶等器材。实验步骤如下:将过氧化氢倒入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学生)老师,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和前面两种方法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老师)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具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