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生物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3.ppt

发布:2017-12-27约2.28万字共1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 2)破坏细胞膜功能;(如:多粘菌素可作用于膜磷脂使膜溶解) 3)抑制蛋白质合成;(如: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等) 4)干扰核酸代谢;(如:利福霉素、新生霉素、丝裂霉素、灰黄霉素) 避免出现细菌的耐药性的措施: (1)第一次使用的药物剂量要足; (2)避免在一个时期或长期多次使用同种抗生素; (3)不同的抗生素(或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4)对现有抗生素进行改造; (5)筛选新的更有效的抗生素。 硝酸纤维素滤膜法:?根据细菌能紧紧结合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的特点,将细菌悬液通过垫有硝酸纤维素滤膜的过滤器,然后将滤膜颠倒过来,再将培养基流过滤器,以洗去末结合的细菌,然后将滤器放入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其后仍将培养基流过滤器,这时新分裂产生的细菌被洗下,分部收集并通过培养获得同步细胞。 * (四)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毒害的抗性 通过改变细胞膜透性,阻止金属离子进入细胞 产生某种螯合剂,抵抗金属离子的毒害 通过酶促反应,使有毒物质转变成无毒化合物。 例如,在酸性矿泉水里生长的真菌,在 pH 为 2 ~ 3 时,即使 CuSO4 的浓度达到 l mol/L ,也不能进入细胞。 例如,砷、锑等金属,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与微生物产生的螯合剂形成复合物,避免这些金属使酶失活或不被微生物细胞吸收。 例如, HgCl 2 是和细胞酶蛋白中的巯基结合,使酶失活。一些微生物可以由甲基钴胺素作辅酶及提供甲基,使 HgCl 2 转变成甲基汞或二甲基汞,不再与巯基结合,避免了其毒害作用,甲基汞可被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道细菌还原成金属汞。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在周围环境中,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存在着, 其中是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 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抑制或消灭它们。 物理方法包括高温、干燥、辐射、过滤等; 化学方法包括消毒剂、防腐剂和化学治疗剂。 灭菌(sterilization)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 灭菌还可分杀菌(菌体虽死、形体尚存)、溶菌(菌体被杀死后,细胞自溶、裂解消失)。 消毒(disinfection) 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处理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称为消毒。 防腐(antisepsis) 利用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物品发生霉腐的措施,称为防腐。 化疗(chemotheraphy) 即化学治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达到治疗该传染病的一种措施。 一、几个基本概念 低温:利用4℃以下的各种低温以保藏食物、药品、菌种等。 缺氧: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除氧剂,如铁粉。真空保藏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干燥:采用晒干或红外线干燥保藏粮食、食品等,或在密封条件下用吸湿剂也可达到防霉作用。 高渗:通过盐渍或糖渍达到高渗。 高酸度:如泡菜、酸菜等。 高醇度:用酒保存食品。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醋酸等。 防腐的措施 二、常用的灭菌、消毒、抑菌及除菌的物理方法 1、高温灭菌(消毒)法:是最常用的物理方法。高温可引起蛋白质、核酸等活性大分子氧化或变性失活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一)温度 能作为物理杀菌因素的种类很多,例如高温、辐射、超声波和激光等,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高温。 (1)干热灭菌法(dry heat sterilization) ①焚烧法或火焰灼烧法(incineration):是将被灭菌物品在火焰中燃烧,使所有的生物质碳化。简单、彻底,但对被灭菌物品的破坏极大。 适用于无经济价值的物品灭菌及不怕烧的实验器具,如接种环、镊子、试管或三角瓶口的灭菌等。 ②干燥热空气灭菌法(hot-air oven):将物品放入烘箱内,然后升温至160℃—180 ℃,维持1—2 h。 适用于玻璃、陶瓷和金属物品的灭菌,不适合液体样品,及棉花、纸张、纤维和橡胶类物质的灭菌。 特点:由于空气传热穿透力差,菌体在脱水状态下不易杀死,所以温度高、时间长。 (2)湿热法(moist heat sterilization) : 特点:温度低、时间短、灭菌效果高 原因: 1) 菌体内含水量越高,则凝固温度越低; 2) 蒸汽冷凝会放出潜热; 3) 饱和水蒸汽穿透力强; 4) 湿热易破坏细胞内蛋白质大分子的稳定 性,主要破坏氢键结构。 湿热对一般营养体和孢子的杀灭条件: 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细胞:在60℃左右处理5~10 min; 酵母菌和真菌的孢子:用80℃以上温度处理; 细菌的芽孢:121℃处理15 min以上; ①高压蒸汽灭菌法 利用水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