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与控制.ppt

发布:2017-11-27约4.07万字共6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些细菌的代时 菌名 培养基 培养温度 代时 E. coli(大肠杆菌) 肉汤 37℃ 17min E. coli 牛奶 37 12.5 Enterobacter aerogenes(产气肠细菌) 肉汤或牛奶 37 16~18 E. aerogenes 组合 37 29~44 B. Cereus(蜡状芽孢杆菌) 肉汤 30 18 B. thermophilus(嗜热芽孢杆菌) 肉汤 55 18.3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嗜酸乳杆菌) 牛奶 37 66~87 Streptococcus lactis(乳酸链球菌) 牛奶 37 26 S. lactis 乳糖肉汤 37 48 Salmonella typhi(伤寒沙门氏菌) 肉汤 37 23.5 Azotobacter chroococcum(褐球固氮菌) 葡萄糖 25 344~46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组合 37 792~93 Nitrobacter agilis(活跃硝化杆菌) 组合 27 1200 不同温度下的代时 温度对微生物的代时有明显影响: E. Coli 在不同温度下的代时 温度(℃) 代时(分) 温度(℃) 代时(分) 10 860 35 22 15 120 37 17 20 90 40 17.5 25 40 45 20 30 29 47.5 77 典型的生长曲线 (Growth curve) 营养物浓度与对数期生长速率和产量 作用方式: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 生长限制因子:凡是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养物就称生长限制因子 4. Death Phase. If incubation continues after the population reaches stationary phase, a death phase follows, in which the viable cell population declines. (Note, if counting by turbidimetric measurements or microoscopic counts, the death phase cannot be observed.). During the death phase, the number of viable cells decreases geometrically (exponentially), essentially the reverse of growth during the log phase. 衰亡期: 特点:①细胞死亡数增加,死亡数大大超过新增殖的细胞数,群体中的活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负生长”。 ②细胞内颗粒更明显,细胞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形,芽孢开始释放。 ③因菌体本身产生的酶及代谢产物的作用,使菌体死亡、自溶等,发生自溶的菌生长曲线表现为向下跌落的趋势。 衰亡期比其他各时期时间长,它的长短也与菌种和环境条件有关。 特点: 1 R为负值 2 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出现不规则的衰退形 3 释放次生代谢产物,芽孢等 4 菌体开始自溶 产生原因: 生长条件的进一步恶化,使细胞内的分解代谢大大超过合成代谢,继而导致菌体的死亡 现象:整个群体出现负生长(R 0) 特点:细胞形态多样,产生膨大、不规则的退化形、出现自溶(autolysis)、产生或释放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释放芽孢等 产生原因:外界环境严重恶化、细胞内分解代谢大大超过合成代谢,导致菌体死亡。 同步培养技术(synchronous culture):设法使群体中的所有细胞尽量都处于同样的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然后分析此群体的各种生物化学特征,从而了解单个细胞所发生的变化。 同步培养法:能获得处于同一生长阶段 的群体细胞的培养方法 同步生长:运用同步培养技术,控制微 生物生长,使之处于同一生长 阶段并同时分裂。 概念:通过调节培养基流速,使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 原理:通过调节新鲜培养基流入的速度和培养物流出的速度来维持菌浓度不变,即浊度不变。主要采用恒浊器,当浊度高时,使新鲜培养基的流速加快,浊度降低,则减慢培养基的流速。 特点:基质过量,微生物始终以最高速率进行生长,并可在允许范围内控制不同的菌体密度;但工艺复杂,烦琐。 连续培养技术——恒浊培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