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PAGE
PAGE17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
[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头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运用相关学问,结合地层和化石的特点,分析并推断当地的古地理环境特征。2.地理实践力:结合详细状况,参观地质博物馆或进行野外实习,了解有关地层化石和地球演化的历史。3.人地协调观: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了解地质公园等有关爱护区。
一、地层和化石
1.地层
(1)概念: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__积累物__。
(2)意义: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__书页__”。
2.化石
(1)概念:在地层中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__遗体__或遗迹,这是__环境改变__的物质凭证。
(2)类型
①多数是古生物的遗体;
②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遗迹。
(3)特征: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__不同__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__相同__或__近似__的化石。
(4)作用
①确定地层的__时代__和__依次__;
②追溯地层沉积时的__环境特征__。红色岩层指示__氧化__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__还原__环境;珊瑚化石指示澄澈暖和的__浅海__环境,破裂的贝壳指示__滨海__环境。
二、地球的演化史
1.地质年头
(1)概念: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详细形成__时间__和__依次__。
(2)划分依据:地层依次、__生物演化__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
(3)划分单位:__宙→代→纪__。
2.演化史阶段
(1)前寒武纪
①时间: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验了40亿年。
②演化过程
阶段
演化特点
冥古宙
__初生地球__阶段,地球经验了困难而有序的发育与改变
太古宙
地质
环境
深浅多变的广袤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
__岩浆__活动猛烈,火山喷发频繁;
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生物演化
早期:没有生命现象。
中期:出现最原始的生物
元古宙
环境变迁
地壳运动猛烈,晚期出现若干大片__陆地__
生命发展
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__增加__;
出现了__藻类__、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
(2)显生宙
①时段:指寒武纪以来的时期。
②生物特征:生物渐渐向较__高级__的发展阶段进化,动物已具有__外壳__和清楚的__骨骼__结构。
③演化过程
a.古生代
地质环境
生物进化
早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地壳猛烈变动;反复上升和下沉→__欧亚__大陆和__北美__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__海生无脊椎
动物空
前繁盛(如珊
瑚、三
叶虫)
出现了脊椎动物——
__鱼类__
部分鱼类
渐渐演化
为__两栖__类;动物从__海洋__向__陆地__发展;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陆地上__蕨类__植物繁生
60%以上的__海生无脊椎__动物种类灭亡,原始__鱼类__和古老的__两栖__类全部灭亡,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中生代
环境演化
动物演化
植物演化
中生代末期
陆地面积空前__扩大__;__环太平洋__地带地壳运动猛烈,形成高大山系,也带来了丰富的金属矿产;重要的造煤时期
__爬行__动物盛行;
大大小小的恐龙繁生;空中出现了__始祖鸟__
__裸子__植物快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植物是主要代表植物
__恐龙__突然无影无踪;
海洋中50%以上的__无脊椎__动物种类灭亡
c.新生代
造山运动
海陆格局
气候特点
生物演化
发生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现代高山
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形成
第四纪大冰期,气候__变冷__
__哺乳__动物和__被子__
植物大发展;
出现了灵长类;
出现了__人类__
【思辨】
1.推断正误
(1)化石只是地层中存在的古生物遗体。(×)
(2)红色岩层指示还原环境。(×)
(3)元古宙时期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
(4)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且出现了两栖类。(×)
(5)新生代形成了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
2.连线
(1)将下列对应正确的用线连起来。
A.红色岩层①还原环境
B.黑色页岩并含有黄铁矿②氧化环境
C.珊瑚化石③澄澈暖和的
浅海环境
D.破裂的贝壳④滨海环境
(2)请将不同地质年头和生命现象连线。
A.太古宙①海洋无脊椎动物
B.元古宙②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C.古生代早期③鱼类、两栖动物、蕨类植物
D.古生代中后期④蓝藻等原核生物
E.中生代⑤哺乳动物、被子植物
F.新生代⑥爬行动物、裸子植物
【答案】(1)A—②,B—①,C—③,D—④。
(2)A—④,B—②,C—①,D—③,E—⑥,F—⑤。
3.特殊提示
(1)古老的地层不肯定会在新地层的下方
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头起先,层层叠叠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上部地层形成的年头越近,越往下越远。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