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烹调技艺》 教案 任务6.7 汽传热烹调技法.doc
《中式烹调技艺》教案
教学内容
项目六烹调技法
任务7汽传热烹调技法
检查签字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蒸的概念、种类、特点、操作方法和菜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的概念、分类、风味特点。
难点:蒸的制作工艺、操作关键及各种菜例。
教学方法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蒸
(一)概念
将加工整理成形的原料调味放入蒸笼或蒸箱内,利用蒸汽传热使其成熟的烹调方法。
(二)特点
质感软烂或软嫩,形态完整,原汁原味。
(三)操作要领
1.必须选用新鲜、无异味的原料。在蒸制时,笼内的水蒸气已达到饱和状态,压力较高。
2.凡要求质地鲜嫩、只要蒸熟、不要求蒸酥的菜肴,一般都采用旺火沸水速蒸,如清蒸鱼等。凡原料质地较老、体形大,且需要蒸制酥烂的,应采用旺火沸水长时间蒸制,具体时间长短视原料的酥烂程度而定。凡质地较嫩或经较细致加工、要求保持造型的菜肴,选用中小火蒸制,如兰花鸽蛋、蛋烧买、金鱼鸭掌等。
3.在蒸制菜肴过程中,无论采用哪一种蒸法,都必须要注意蒸锅中的水量。使用蒸笼时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①汤水少的菜肴应放在笼屉的上层;汤水多的应放在下层。
②色淡的菜肴应放在笼屉的上层,深色的应放在下层,以防止深色菜肴的汤汁溢出,影响色淡的菜肴。
③不易成熟的菜肴放在笼屉的上面;较易成熟的菜肴放在下面。
④有些要求原汁原味的菜肴在上笼蒸时,要求用玻璃纸封口,以防止笼蒸的回水滴入菜肴中,影响菜肴的滋味和香味。
(四)制法种类
1.清蒸
概念:将原料改刀成形调味,装入盛器内,利用蒸汽传热使之达到预期的火候取出,浇上调好口味的清汁的烹调方法。
特点:具有本色、汤清、质地鲜嫩或软熟,鲜咸醇厚,清爽爽口的特点。适用于蒸制鸡、鸭、鱼、肉类等。
烹调程序:
(1)首先加工处理原料清蒸法对原料的新鲜程度要求较高,加工要求精细。在清蒸前,一般需要进行水焯处理,掌握在紧皮或断生的程度。
(2)其次装盛调味清蒸菜品装盛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原盘上桌,称明定装盘,是指原料按一定形态顺序装盛,蒸制后以原器皿上桌。另一种是换盘一上桌,称暗定装盘子是,是指原料顺序整齐排列在盛器中.待蒸成菜品以后翻扣在另一盛器内,而后上桌,故又称扣碗蒸法。总之,明定法菜品的装饰在器皿表面,暗定法菜品的装饰是在器皿的底面;前者不换盘,后者要翻扣;也有明定换盘的.但不扣过来。调味方法要根据地区风味而定,是否加汤也各不相同。以t·清蒸鱼,,为例,江苏风味加水蒸制,保持本味;山东风味加鸡汤蒸制·以鸡鲜昧与鱼鲜味合成一种复合鲜味;而广东一般不加汤,也不加水,只加调味品蒸制。
(3)蒸制成菜根据不同菜品的不同要求,应采取不同的火候。大块原料以旺火长时间蒸为好,鱼一般蒸9分钟左右为宜,条、片、丝状原料用旺火沸水速蒸为好。
2.粉蒸
概念:将原料改刀成形并调味,周身沾上米粉,装入盛器,以蒸汽传热使之成熟的烹调方法。
特点:色泽金红火金黄,味醇香,油而不腻。
实用范围:适用于鸡鱼肉类及根茎类、豆类、蔬菜等原料。
烹调程序:
(1)调味浸渍粉蒸菜品都要先调味,经浸渍入味味佳。粉蒸菜的复合味,常用的有鲜咸味型、鲜甜味型,五香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等。
(2)选料切配一般选用无筋而鲜香味足的原料。其刀口形状多为片、条、块状。
(3)米粉拌制一般将大米用小火炒至微黄,晾凉擀磨成面(有的加五香原料或其它原料同时擀制)。拌制米粉根据原料质地老嫩与肥瘦的比例要干稀适当。
(4)盛装蒸制
粉蒸原料要尽量装盛疏松,不能压紧实,以免影响均匀成熟和成菜的疏松程度。质感细嫩柔软的菜品,以旺火沸水速蒸;质感软烂不散的菜品,以旺火沸水长时间蒸。
3.干蒸
概念:将原料改刀成形并调味,装入盛器,不加汤汁,采取加盖或纸填封等方法密封,以隔绝蒸汽使之成熟的烹调方法。
附记
点名
问题
小结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1.蒸的概念及分类?
2.蒸的操作要领?
教学反思
多设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环节,并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