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苏教版.docx
Page1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相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依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状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育视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实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前打算:小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打算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挚友们,你们情愿接受挑战吗?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引导学生统一相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假如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假如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几人呢?那么假如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沟通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
范分一分。
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假如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状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察指导。
(2)说一说:①学生汇报沟通,老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视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3)写算式:
①视察表(1)
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视察表(2)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相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
反馈沟通,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视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相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沟通:10÷4=2(人)……2(枝)
10÷6=1(人)……4(枝)
(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状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究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请同学们视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觉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假如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白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假如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假如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沟通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索过程。
2、第2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第3题:先让学生依据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
4、第4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状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假如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