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3.1 列代数式 3列代数式教学实录(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3.1列代数式3列代数式教学实录(新版)华东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3.1列代数式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0日星期二第3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数学抽象素养。通过列代数式,使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含义,掌握代数式的书写规范,增强符号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代数式的含义,能够区分代数式中的常数项、单项式和多项式。
②掌握代数式的书写规范,包括正确使用括号、符号和指数。
③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相应的代数式,能够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2.教学难点,
①理解代数式的结构,特别是单项式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规则。
②在复杂情境中识别和提取数学信息,将其转化为代数式。
③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代数式进行计算和推导。
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正确判断代数式的正确性。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具备《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并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列代数式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和书写规则。
3.教学工具:准备计算器、黑板或白板,以便演示和练习代数式的运算和书写。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提出问题:“如果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总共花费了10元,你能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这个情况吗?”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列代数式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学目标:理解代数式的含义,掌握代数式的书写规范,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相应的代数式。
2.讲解过程:
a.解释代数式的概念,举例说明常数项、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区别。
b.讲解代数式的书写规范,强调括号、符号和指数的正确使用。
c.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式,如将“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总共花费了10元”转化为代数式:3x+2y=10,其中x表示苹果的单价,y表示香蕉的单价。
3.师生互动:
a.提问:“什么是代数式?请举例说明。”
b.引导学生讨论代数式的书写规范,如括号、符号和指数的使用。
c.鼓励学生分享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式的经验。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练习环节: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包括:
a.根据给定的信息列出代数式。
b.解代数方程。
c.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式。
2.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互相检查和纠正错误,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如何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正确?”
2.引导学生思考代数式的正确性,如符号、括号和指数的使用是否规范。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代数式的含义、书写规范和实际应用。
2.拓展练习: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式,并求解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讲授新课(20分钟):讲解代数式的概念、书写规范和实际应用。
3.巩固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
4.课堂提问(5分钟):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代数式的正确性。
5.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拓展练习。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紧扣实际学情,凸显重难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实现教学双边互动。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数学家的故事》:介绍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及其在代数领域的贡献,如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艾萨克·牛顿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b.《代数的发展史》:通过历史文献和资料,让学生了解代数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加深对代数概念的理解。
c.《数学趣题》:收集一些与代数相关的趣味数学题,如“鸡兔同笼”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拓展建议:
a.鼓励学生阅读《数学家的故事》和《代数的发展史》,了解代数的起源和发展,培养数学素养。
b.布置《数学趣题》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代数应用能力。
c.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活动,如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d.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