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doc
PAGE
5-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者
韩耀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
人教版必修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学问目标: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说明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2.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加强环境爱护意思。
3.实力目标:尝摸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
正确相识物质循环的概念;说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关系
课前打算
老师:课件制作,指导学生完成试验
学生:完成试验和试验报告,打算课上沟通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老师活动
设计意图
1.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2.分析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
阅读思索教材100页(问题探讨)
阅读教材100页(思索与探讨)
分组探讨并尝试用示意图完成碳循环过程
比较并思索如何更清楚的表示碳循环过程
补充未完成的碳循环图解
思索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思索。
提出问题:物质循环是如何进行的?与能量流淌有什么关系?
选取学生完成的示意图展示,评价
老师小节示意图的绘制方法:选取关键词,加上方框或线段,用箭头标出循环方向。
从能量流淌内容导入到与之相关的物质循环内容,易于接受,为后续学习打下伏笔。
充分运用好教材设计的(思索与探讨)
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技能
学问检测、矫正
相识碳循环的全球性,为理解物质循环概念做铺垫。
3.剖析物质循环的概念
阅读教材101页物质循环的概念,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
出示未完成的碳循环图解
提出问题:碳循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
小节: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碳循环伴随着氧循环,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提出问题:煤炭、石油是物质循环概念中所说的“物质”么?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例如池塘,能维持碳的循环么?
强调概念中“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和“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内涵,澄清相识误区。
4.关注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阅读教材101页“与社会的联系”,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
探讨温室效应的成因,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
提出问题:人类活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构成了碳循环的一部分,对全球碳循环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视察“温室效应”示意图,结合自身生活阅历,就温室效应的成因发表观点。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问题,运用所学生物学学问说明一些现象。
5.比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淌
6.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完成图解。
视察、比较的基础上,表述两者的区分和联系
阅读教材102页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学生代表展示试验结果做试验报告。
提出问题:物质循环与能量流淌有什么区分和联系?
出示未完成的图解,要求学生完成。
指导学生提前完成试验过程。
评价展示过程。
熬炼学生运用生物学术语科学表述的实力
培育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实力、分析实力、表达实力。
板书设计
碳循环
概念: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形成的反复运动。
循环形式:二氧化碳
循环途径: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
温室效应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区分
能量流淌
物质循环
形式
含碳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O?等
范围
生物群落的各养分级之间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特点
单向流淌,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流淌
联系
物质是能量流淌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行分割,在生物群落中都是以食物链为流淌渠道。
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