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PAGE
1-
课题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设计老师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重点
难点
能量流淌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教法
讲授法及演示归纳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引言:
一、自主学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碳循环:
1、循环形式:二氧化碳
2、循环途径:(图)
食物链、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
特点:循环运动、反复利用
温室效应:
产生缘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植被的破坏
解决方法:削减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种草。
(二)、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区
别
能量流淌
物质循环
形式
存在于化合物中
化合物
范围
生态系统中的各养分级之间
生物圈
特点
单向流淌,逐级递减
循环运动,反复利用
联
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行分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探究试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比照组处理:土壤不做处理
试验组处理:灭菌处理(尽可能解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量可能避开土壤理化性质的变更)
结果及结论:土壤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的作用
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试验过程:
结果及结论:
二、合作探究、解惑答疑: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分别进诞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探讨的结果。
三、变式训练:
1、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亲密的两种细胞器是(B)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叶绿体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2、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行少的生物因素是(B)
A.绿色植物和动物B.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C.动物和微生物D.绿色植物或微生物
3、对于一个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物质不断循环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
C.能量不断流淌D.生物个体数量不变
四、总结升华:
1、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温室效应,主要缘由是(B)
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生物遭灭亡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
2、.细菌、真菌对每个生物群落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这是因为它们(D)
A.可以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是消费者的食物来源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循环D.能将动、植物的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3、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D).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
五、当堂测试:
1、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
2、碳是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中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3、碳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带有全球性。
4、能量流淌的特点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
5、在特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是可以被生物群落
往复利用
6、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7、物质是能量流淌的载体,能量是特质循环的动力。
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D)
A.生物群落中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C.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六、举荐作业:练习册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自主完成
学生归纳,老师指导
学生阅读,自主完成
小组探讨,老师指导
自主完成,老师讲解
老师指导,小组探讨
小组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