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发布:2025-03-26约1.8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5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式、讲解并描述式教学方法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一个小试验:用一个玻璃瓶,底下铺些细沙,里面有肉眼干脆看不见的微生物,然后注满清水,再放些水藻和活的小鱼虾,最终将瓶子密封起来,放在有阳光照耀的地方。这就构成了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提问:

这个密封的小世界假如我们不向其内投放食物和更换空气,里面的动、植物可以维持生命吗?能始终维持下去吗?

观看道具,体会,思索,回答。

1.用道具的形式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爱好。

2.引入主题。

1.过渡语:正因为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往复循环利用,所以,物质是永恒的,世界是物质的,是符合物质不灭定律的。事实上,物质循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2.给出幻灯片图片

假设我将起先时的试验进行改进,将密闭的玻璃瓶中只装有标记C14的CO2,过了一段时间后,问:1)你认为水藻中哪种物质肯定能检测到C14的存在?

2)C元素是如何由无机环境到生物体中的呢?这是一个什么生理过程?

3)玻璃瓶中的小鱼虾体内是否也存在C14呢?为什么?

3.给出幻灯片图片:

1)将上述试验中的金鱼取出,放置在充溢O2而没有CO2的密闭鱼缸中,过一段时间用仪器检测鱼缸中的空气。

2)同时将将上述试验中的水藻放置在一个密闭的不含标记C的容器内,光照,过一段时间,用仪器检测容器内的空气。

提问:

检测结果是什么呢?这个结果是经过什么生理过程完成的?

4.过渡语:从上述试验中我们知道了,无机环境中的C通过光合作用被生物群落所利用,生物群落又通过呼吸作用将一部分C还给了无机环境。可是有些植物并没有全部被动物所摄食,如枯枝落叶等

提问:

枯萎的水藻中存留下来的C14最终如何回到无机环境中的呢?这个生理过程是什么呢?

(探究试验: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你能结合以前学过的试验学问,及前几节学过的学问,设计一个试验来证明你的结论吗?

提问:生物遗体中的C14只有这一条路径回到无机环境吗?

讲解并描述:植物的枝叶和根茎,没有被分解的经过千百万年在地面上积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困难的物理化学改变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化石,这就是煤炭。煤炭又经过人的开采、制成能源,经过燃烧重新将C元素还回无机环境。

出示碳循环模式图和动画幻灯片,请学生依据下面的问题总结试验,归纳碳循环过程。

提问: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分别进诞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

从三个方面总结碳循环的特点:

1)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3)碳返回大气的途径?

主动参加探讨,思索问题,回答问题

思索回答问题

分组探讨、发扬合作精神,进行自主探究。

通过形象的图片和动画使学生充分思索,培育学生视察和试验总结的实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以及特点

提问

:依据碳循环你能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个定义吗?

依据碳循环的特点试着总结一下物质循环的特点?

思索总结

培育学生的总结

实力

与社会的联系

设疑:

假如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

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

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学燃料,

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什么影

响吗?

3.你还能举诞生活中人类活动干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吗?对此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视察阅读书101

页温室效应示

意图。思索,并

主动探讨并回

答问题

培育学生应用学过的学问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关系

过渡语: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就

是进行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这

两大功能之间既有明显的差别,

又有必定的联系。那么它们之间

的关系原委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关

系”空表格,让同学依据表格回

答问题

项目

物质循环

能量流淌

形式

范围

过程

特点

联系

探讨思索,回答

问题

使学生结合以前的学问总结问题

课堂小测及课后作业

出示幻灯片

在农田中大量运用DDT杀虫剂为

什么会殃及南极的企鹅?

回顾课堂活

动,总结主要的学习内容。

复习巩固。为下节课打算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二、物质循环的特点

三、物质循环与能量流淌的关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