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版高中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的检测 3.1 物质的检验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2024年版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3.1物质的检验教学实录新人教版选修6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4年版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3.1物质的检验,涉及新人教版选修6中的具体检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包括: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常见检验反应原理以及实验基本操作。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理解物质检验的原理和逻辑;增强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学会规范操作和安全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化学检验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进入高中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分类、基本的化学变化等。然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深入和复杂,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1.知识方面: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物质的检测方法、实验操作细节等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2.能力方面: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实验的安全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
3.素质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较强,但面对新的实验方法和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焦虑和困惑,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普遍能够遵守纪律,但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还需加强,如注意实验记录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等。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有以下影响:
-在知识传授方面,教师需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引入新的检测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应通过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素质提升方面,教师需强调实验安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教师应通过示范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烧杯、玻璃棒等)、化学试剂(标准溶液、指示剂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讨论。
-信息化资源:化学实验视频、在线实验操作指南、相关化学检验的文献资料。
-教学手段:PPT演示、实验操作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化学检验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检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化学检验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验中是如何操作的?
3.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回顾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强调物质的检测方法与其性质的关系。
2.常见检验反应原理:讲解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常见检验反应原理。
3.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包括试剂的准备、仪器的使用、操作注意事项等。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化学检验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实例。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常见物质检验的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
2.练习2:小组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在实验操作中,如何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学生讨论: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提高实验准确性的方法。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问:化学检验在环保、医药、食品等领域有哪些应用?
2.学生讨论:小组讨论,列举化学检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化学检验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化学检验实验操作的报告,并提交至学校内部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总结: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提问、师生互动、核心素养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掌握物质的检测方法、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化学检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