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其他病毒.PPT
其他病毒
复习回顾1.病毒的大小、结构、增殖方式。2.病毒的感染方式和感染类型。3.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4.乙肝病毒的抗原组成,致病性和免疫性的关系;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和目标1.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2.说出疱疹病毒的特点。3.说出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与防治原则。4.能对普通人群做预防艾滋病的宣教工作。
第一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艾滋病研究史上的重要事件
艾滋病流行的一般规律
由高危人群开始,传播到一般人群同性恋注射毒品性工作者商业性交易者家庭妇女儿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1329127例,报告死亡474006例。目前HIV/AIDS在中国流行的特点是:①性途径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男男同性性传播比例上升明显;②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③感染者陆续进人发病期,AIDS死亡人数增加。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科学家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w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吕克-蒙塔尼(Montagnier)等首次从一例慢性淋巴腺病的男性同性恋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一株新逆转录病毒,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1984年,美国Gallo等亦从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到相似的逆转录病毒,称之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LAV、HTLV-Ⅲ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HIV的发现与命名
HPV、HIV发现者分享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2008年10月6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北京时间17时30分左右),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俗称艾滋病。HIV主要有两型:HIV-1型:世界上的AIDS多由HIV-1所致;M(A-D,F-H,J,K)、N、O3组HIV-2型:西非呈地区性流行,6个亚型。流行病学
一、生物学性状脂质双层包膜糖蛋白gp120吸附、中和抗原、易变异gp41跨膜蛋白,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包膜内寸有内膜基质蛋白P17核衣壳呈圆柱形,有双层衣壳核心: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并带有逆转录酶。包膜P7核衣壳蛋白P24衣壳蛋白,特异性最高HIV呈球形,直径约100-120nm。(一)形态与结构
HIV的结构模式图
(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1)HIV的基因组为两条相同的单正链的RNA;全长约9.7kb,含有3个结构基因及6个调控基因结构基因:gag、pol、env调节基因:tat、rev、nef、vpr、vpu、vif2)在前病毒基因组的5′端和3′端各有相同的一段核苷酸序列,称之为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terminalrepeat,LTR)。
提高HIV的复制能力和感染性Nefnef调节mRNA的剪接和促进mRNA转运至细胞质Revrev反式激活蛋白,激活HIV基因的转录Tat调节基因tat使病毒吸附于细胞表面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gp120gp41env有逆转录酶活性和DNA聚合酶活性水解RNA:DNA中间体中的RNA链切割前体蛋白使病毒DNA与细胞DNA整合逆转录酶RNA酶H蛋白酶整合酶pol衣壳蛋白和核衣壳蛋白内膜蛋白p24和p7p17结构基因gag蛋白质的功能编码蛋白基因HIV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三)病毒的复制:HIV感染的受体:CD4分子CXCR4或CCR5gp120与其结合
RNARNA/DNA(-)DNAdsDNA前病毒(潜伏感染)RNA子代RNAmRNA结构蛋白调节蛋白子代病毒逆转录酶RNA酶H水解RNA整合入细胞染色体生物合成过程
病毒的变异:HIV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的高度变异性,HIV的逆转录酶无校正功能、错配性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