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肝炎病毒.PPT
肝炎病毒
复习回顾1.病毒的大小、结构、增殖方式。2.病毒的感染方式和感染类型。3.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教学内容和目标1.说出肝炎病毒的种类,传播特点。2.说出甲肝病毒的传播方式,防治原则。3.理解乙肝病毒的抗原组成,致病性和免疫性的关系;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防治原则。4.说出其它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5.正确处理对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态度。
肝炎是指一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引起肝炎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代谢性疾病
名称核酸科和属传播途径主要疾病致癌性HAVRNA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消化道传播急性甲型肝炎否HBVDNA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血源性传播急、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硬化是HCVRNA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血源性传播急、慢性、重症丙型肝炎,肝硬化是HDVRNA缺陷V分类尚未确定血源性传播急、慢性、重症丁型肝炎,肝硬化是HEVRNA分类尚未确定消化道传播急性戊型肝炎否人类肝炎病毒的主要特征
1973年,Feinstone(费文斯登)应用免疫电镜技术从急性肝炎患者粪便悬液中发现。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AVirus,HAV)甲型肝炎病毒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甲型肝炎:世界性急性传染病占病毒性肝炎的50%年发病数超过200万
GeographicDistributionofHAVInfectionAnti-HAVPrevalenceHighIntermediateLowVeryLow在全世界都有HAV感染的报道,其中以非洲、南美部分地区、中东部分地区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为高发区。
毛蚶牡蛎1950年瑞典及1978年我国均因食用泥蚶引起甲型肝炎流行。1979年上海食用醉蟹引起过暴发。1988年上海因食用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引起大暴发,患者多达30万。
2.电镜下两种颗粒同时存在实心:有感染性,有抗原性成熟完整病毒颗粒空心:无感染性,有抗原性缺乏病毒核酸的空心衣壳一、生物学特征1.形态结构:单正链RNA,球形,直径为27nm,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无包膜。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乙醚和氯仿稳定;耐热,60oC条件下可存活4h;在淡水、海水、泥沙和毛蚶等水生贝类可存活数天到数月。100℃5min可灭活。对uv敏感3、抵抗力
HAV主要宿主是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动物模型:黑猩猩、绒猴等易感。细胞培养:目前唯一能用细胞培养的肝炎病毒,但不引起CPE;敏感细胞系有Vero细胞、恒河猴胚肾细胞等。4.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染源:甲肝患者,尤其是处在甲型肝炎潜伏末期和黄疽出现前数日的患者;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媒介: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海产品(毛蚶、泥蚶、醉蟹、牡蛎、蛤蜊)、食具等传播。
2.HAV的致病机制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粪-口途径传播肠道与局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病毒不直接损伤,有免疫病理作用)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
Disease---HepatitisA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眼部及皮肤呈黄色)尿黄腹痛(肝脾肿大)全身乏力一般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不发展成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
人群感染率约80%,多数为隐性感染。感染多见于儿童、青年。病程多为2~3个月,不易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者,与原发性肝癌关系不大。只有一个血清型,机体免疫力较牢固。3.HAV感染的特点
4.免疫性主要是体液免疫,无论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能产生抗-HAV的IgM和IgG抗体。抗-HAV的IgM在急性期和恢复早期出现,仅持续3-6个月可作为甲肝的确诊依据。抗-HAV的IgG在恢复后期出现有保护作用,维持终身。
(一)病毒检测: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早期,取粪便用免疫电镜检测HAV颗粒;用放射免疫(RIA)或酶免疫(EIA)法检测HAV的抗原。(二)血清学检查:检测抗HAV常用RIA和EIA法。检测抗HAVIgM有助于早期诊断;测抗HAVIgG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测粪便中抗HAVIgA也有助于诊断。(三)病毒核酸检测:应用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及PCR技术检测HAV的RNA,方法特异、敏感。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一般性预防:搞好卫生1.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