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PPT:丝 旋.ppt
血检微丝蚴:取血时间晚10时至次晨2时为宜。1)厚血膜法:取外周血60μl(3大滴)涂成厚片,干后溶血镜检。2)新鲜血滴法:取末梢血1大滴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加盖片后立即镜检,观察微丝蚴的活动情况。3)浓集法:取静脉血1~2ml,经溶血后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4)海群生白天诱出法(一)流行环节及影响因素1、传染源:血中有微丝蚴的带虫者及病人是丝虫病的传染源。2、传播媒介:我国传播丝虫病的蚊媒有10多种。班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次要媒介有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五、流行与防治(epidemiologytreatment)班氏丝虫病分布极广,但主要在非洲、亚洲。马来丝虫病仅流行于亚洲。我国山东、河南以南15省市864个县市(山东、台湾仅有班氏)(一)流行环节及影响因素3、易感人群男女老少均可感染。流行区微丝蚴感染率高的人群中,年龄多在21~30岁。4、影响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为温度、湿度、雨量及地理环境等。五、流行与防治(epidemiologytreatment)自然因素:利于蚊生长、繁殖、吸血的因素,如温度、湿度、雨量等社会因素:疾病的防治策略、重视程度等丝虫病流行的两个因素(二)防治原则1.普查普治普查应以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对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治疗药物:海群生(hetrazan,又名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DEC)。海盐疗法象皮肿治疗:烘绑疗法2.防蚊灭蚊五、流行与防治(epidemiologytreatment)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P247概述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可寄生于人和猪等多种哺乳动物,引起的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幼虫寄生在肌肉组织,是主要的致病阶段。人可因食入不熟的猪肉或其他动物肉类而受到感染一、形态(Morphology)线形体小,雄虫大小1.4~1.5×0.04mm,雌虫为3~4×0.06mm。虫体前端咽管约占虫体的1/3-1/2,食道为长行单细胞组成。雄虫尾端具一对交配附器,无交合刺雌虫的阴门位于体前1/3处成虫雌雄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雌虫子宫较长,中段充满虫卵后段则为幼虫。毛细管咽杆状体杆状细胞构成杆状体分泌物具有抗原性在宿主肌肉组织内形成幼虫囊包(幼虫-营养细胞复合体)囊包长梭形,其长轴与肌肉纤维相平行大小约0.4×0.3mm囊内卷曲有1-2条幼虫,又称囊胞蚴幼虫一、形态(Morphology)囊胞蚴囊包二、生活史(lifecycle)钙化(可活10~30年)人、猪、犬、猫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成虫小肠幼虫囊包人吞食2d、蜕皮4次横纹肌肠L、V血循环全身新生蚴受精卵入肠壁旋毛虫的生活史过程生活史特点感染阶段:幼虫囊包(口入)成虫和幼虫可生活在同一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无外界自由生活阶段,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人兽共患,兽主人次保虫宿主多:猪(主要)、鼠、猫、犬等卵胎生寄生虫寄居及寿命:成虫: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雌虫寿命1-2月幼虫:横纹肌内形成幼虫囊包(存活数年)三、致病(Symptomatologyandpathology)囊包形成期(恢复期、4~16周)慢性肌肉疼痛,局部症状,除疼痛外,症状渐消退。消化道症状,肠炎和全身中毒症状,类似中毒和感冒侵入期(肠型期、1周内):侵入肠粘膜、水肿、出血、溃疡幼虫移行和肌肉受损期(肌型期、2~3周):侵入血管、肌肉等脏器组织炎症、过敏反应、水肿、肌肉痛、部分患者出现眼睑和面部浮肿,3%因广泛性心肌炎而死亡机理:机械性损伤+毒害作用致病阶段:成虫、幼虫(主要)致病过程:分为3个时期旋毛虫肌肉囊包由吸血昆虫传播的,在淋巴系统或组织内寄生的一类线虫。成虫细长如丝线而得名。Filaria/threadworm丝虫P2371、掌握班氏及马来微丝蚴的形态特征及鉴别要点。2、掌握丝虫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3、了解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分布、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教学要求重点难点1. 两种微丝蚴形态区别。2. 丝虫的生活史及其与其他线虫生活史的区别。3. 丝虫的致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简介淋巴寄居性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