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病毒学总论.PPT
病毒学总论
复习回顾1.病原性球菌有哪些?2.肠杆菌、弧菌、厌氧性细菌、分枝杆菌有哪些?3.病原性真菌有哪些?
1.说出病毒的大小、结构、增殖方式。2.理解病毒的感染方式和感染类型。3.理解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与抗病毒作用机理。4.指导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建立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教学内容和目标
病毒(virus)是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易感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种类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结构非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最小(nm)0.5~3.0μm0.2~0.3μm0.2~0.5μm0.3~0.5μm最大细胞壁-+-+++细胞器-++++完善核酸DNA或RNADNA+RNADNA+RNADNA+RNADNA+RNADNA+RNA繁殖方式复制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无性+有性人工培养基-++--+抗生素敏感-++++±
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virion)。多数病毒大小介于30~200nm之间。最可靠的测量方法是电子显微镜技术,也可以用超速离心沉淀、分级超滤和X线晶体衍射技术进行研究。第一节、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杆状、丝状、子弹状、砖块状或蝌蚪状。病毒形态:砖形(痘病毒)杆状(烟草花叶病毒)蝌蚪形(噬菌体)子弹形(狂犬病病毒)
主要生物学性状:1.体积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2.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3.遗传物质为DNA或RNA4.专性细胞内寄生5.复制增殖
多样性存在形式多样线状、环状DNAdsDNAssDNAdsRNARNAssRNA分节段RNA复制方式多样大小悬殊病毒核酸:DNA或RNA
一、病毒的结构第二节、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结构有两种:基本结构(核衣壳),为所有病毒都必备;辅助结构(包膜),为某些病毒所特有,它们各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有包膜的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为裸露病毒。
裸病毒Nakedviruses核心核酸,(core)蛋白质衣壳(capsid)包膜:脂蛋白双层膜-------------------包膜病毒Envelopedviruses核衣壳Neucleocapsid病毒的结构位于病毒体的中心,由一种核酸构成。病毒复制、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衣壳(capsid):包绕在核酸外的蛋白质外壳,由壳粒组成,具有Ag性、保护核酸和传染性。
裸露病毒体和包膜病毒体壳粒衣壳核心(核样物)核衣壳包膜包膜病毒包膜子粒
衣壳是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的形态学亚单位——壳粒(capsomer)所组成,根据壳粒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对称类型:螺旋对称型20面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壳粒
包膜是病毒在释放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包膜表面常有不同形状的突起,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spike)。有包膜的病毒又称为包膜病毒。包膜
核心:核酸→基因组genome→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复制壳粒capsomere→衣壳capsid→保护、介导、抗原性包膜envelope,包膜子粒peplomere(刺突spike)→保护、介导、抗原性
第三节、病毒的增殖一、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的增殖——自我复制,是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增殖的过程。病毒的复制周期是指病毒进入敏感细胞后,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借助细胞中的原料、能量及场所合成自己的大分子(蛋白质与核酸)以组装子代病毒颗粒,最终按一定方式释放出细胞。
复制周期分四个步骤吸附与穿入:病毒与敏感细胞相遇,吸附在细胞表面;吞饮、融合、受体结合、直接穿入;脱壳:只有核酸进入;生物合成: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组装与释放:宿主细胞破裂,破胞释放或出芽、胞膜融合等。
通过病毒表面的配体位点与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而吸附,如HIV病毒gp120—TH(CD4+)。吸附病毒受体:具有某种病毒的受体方能发生相应的感染,此细胞就是这种病毒的易感细胞,无相应受体则为此病毒的抵抗细胞。
穿入包膜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无包膜病毒—胞饮方式直接穿入融合直接穿入胞饮
病毒在细胞内脱去衣壳后,多数是在细胞的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释放出病毒基因组脱壳
通过病毒基因组表达与复制来完成的,包括蛋白质的合成与核酸的复制,此阶段无完整病毒可见,也不能用血清学检测出病毒的抗原,称为隐蔽期(eclispeperiod)
生物合成
无包膜病毒装配成核衣壳即为成熟病毒体,以破胞方式释放;包膜病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