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调控从短期到中长期的分析认识.pdf

发布:2016-03-17约9.73万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经;齐形势与财政调控:从短期 到中是期的分析认识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摘要: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从先行指标分析看,建筑业仍处于下降趋势,第三 产业企业经营景气指数略有上升但态势远未巩固,消费者信心依然比较脆弱,但经 济下降的小周期可望近期内筑底,2012年第四季度有望出现回调,不出意外特殊情 况,全年7.5%GDP增长目标可以实现。 从总量指标来看,投资、消费、进出口、物价、人民币币值在短期内均呈下行趋 势,但长期内有望回升;通胀程度短期内有所缓解,但并未消除较大的长期上涨压 力;就业增长总体上仍稳定,但不确定风险增多;利率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将呈现 下行趋势;汇率中长期人民币将有双向波动的较好表现。 从经济运行质量指标审视,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上升,劳动生产率对 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公共服务保障力度不断加强,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不断提 高。质量运行不佳主要体现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先进制造业效率指标不高, 现代服务业质量不高,制约私营企业潜力发挥的因素较多,政府债务不断增长,科 技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改善。财政形势不容乐观,收入增速大幅下降,支出压力不 减,控制赤字难度增大。 在经济下降周期难以短期结束的大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机遇与风险 并存。“机遇”来自五个方面,即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 遇和竞争激励,中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巨大需求潜力,工业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形成明显的提升动力,经济合作和区域均衡发展带来投资调整和技术 创新效应,财政金融形势相对稳定消解“凸显矛盾”具有较大空间。风险来自三个 方面,即欧债危机带来的“外部风险”、实体经济扩张与资本市场泡沫间的“替代风 险”、转轨中市场资源配置和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风险”。由此决定,宏观经 济运行中上行、下行因素并存,下行因素包括:劳动要素“红利”的减弱与“刘易斯拐 点”的临界、大宗原材料定价权缺失、国内经济增长的资源制约、环境容忍度和环境 承载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社会容忍度下降、改革的承受空间明显压缩、粗放式发 ● 万方数据 锯所碍宪考考2012g.1961期(总第2477期) 展带来的投资效用递减等。经济的上行因素包括:城镇化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长期 而稳定的支撑、市场配置资源的路径仍有广阔的优化空I.-1、技术创新稳步推进、人 力资本的形成速度较快、党的“十八大”后可望提升的譬改革红利”与“社会管理红 利”支持。上行因素与下行因素对冲后,有可能出现的技术、制度、人力资本、组织 、 ‘_、 :’ 管理创新,仍’将有可能带来中,国。经济中长期的较快增长。 现阶段我们不仅面临国内外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而且还遇到调控政策选择 空间收缩的“两难”与“多难”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贯彻2011年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设定的“稳中求进”主基调同时,针对存在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财政调控 经济的功能与作用,进一步优化财政宏观调控政策,提升调控的系统性、灵活性和 有效性。在宏观调控总体框架设计上,将反周期调控与化解深层矛盾的长效机制 结合起来,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要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积极财政政策方面:一是着力构建扩大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政策体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