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财贸经济)2007年第1期
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
丛 明
内容提要: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
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
投放偏多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从短期看,经济总量仍处于偏热状态;从中长期
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软肋”。2007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
策的连续和稳定,适当调整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将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深化体
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关键词:经济形势宏观调控经济政策
作者简介:丛 明,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绎济学博士,100038。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年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当前经济
形势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制约下一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国民经济发展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一、2006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2006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延续2005年以来发展的好势头,并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1.经济发展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态势。从经济增长情况来看,前三
季度GDP增长10.7%,同比加快0.8个百分点,是近年来同期增长较快的。三个季度GDP增长分
别为10.3%、11.3%、10.4%,第三季度增长基本回落到第一季度增长的水平,季度增长总体上比较
平稳。从经济效益情况来看,财政收入和工业利润大幅度增长,前三季度财政收入29622亿元,同
较低水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不太多,服务类、居住类价格上涨稍快一些。
2.粮食生产再次获得丰收。我国粮食生产在连续两年丰收的基础上,2006年面临较大的自然
灾害侵袭,南方受台风、洪涝灾害的影响,西南、西北受严重干旱的影响,但由于中央高度重视发展
农业和粮食生产,在夏粮增产的基础上,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生产将再次获得丰收。这样,
我国将连续三年获得农业丰收,为稳定物价和宏观经济形势奠定了重要基础。
增长14.3%,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消费活跃与就业和收入增加密切有关,前三季度城镇新增
就业932万人,已超过全年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实际分别增长11.4%和10%。
4.煤电运支撑条件有所改善。社会存煤库存增加;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拉闸限电明显减少;全
社会货运量稳步增长。
3
万方数据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短期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投资增长仍处于高位。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8%,尽管10月当月投资增长只
有16.8%,回落较多,但观察投资变动情况主要看累积增长数,单月增长起伏较大,很难反映投资
变动的趋势。新开工项目仍增加较多,预示今后投资势头不减O
年新增贷款超过3万亿元已成定局。贷款结构不合理,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4.9%。
3.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主要是外贸顺差过大,1—10月顺差1336亿美元,已明显超过去
年全年贸易顺差,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将超过15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贸易顺差过大,进一步加
大了国际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全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GDP总量超过20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
美元,财税收入大幅度增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
稳步增加,居民消费价格保持较低水平。总的看,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这是主流;同时,存
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要高度重视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把当前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
二、对经济形势面临深层问题的分析
对当前经济形势总体性质的判断,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一直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经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