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ppt

发布:2019-01-01约6.97千字共7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美关系的过去与现在 组员: 高文茜 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2班 学号 0111101014 李斯盈 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2班 学号0111101039 胡立雪 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2班 学号0111101065 张瑞桐(进修生)学号 0111402053 Part 1 近现代中美关系 此时的美国: 此时的美国: 此时的美国: Part 2 中美关系现状分析 南海争端 达赖访美 军事问题 美国的价值观与中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与对立 美国的价值观与中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与对立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教育 随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资产阶级开始注重向人们灌输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政治上的民主、法律上的平等以及社会生活中的自由,是他们通过意识形态社会管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唱出的赞歌。 社会主义制度教育 中国则从小弘扬社会主义教育,要爱祖国,爱党。一切听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而且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可以发展中国。 美国的价值观与中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与对立 个人主义 与平等的概念相比,个人主义更能充分反映美国一个显著的特征。“个人主义清楚地把美国与广大西方国家联系起来,也最明显地把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区分开来。”纵观美国200多年的历史,其一直在全社会广泛推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教育。 集体主义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强调群体意识,儒家经典《礼记》中就有对儒家理想的大同社会作过典型的描述,称为“礼运大同”。在当今中国社会,尽管传统的群体主义已远远超过了它原有的意义,但人们对集体或群体仍有很强的归属感。在集体取向影响下,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可以牺牲。 美国的价值观与中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与对立 个人主义 。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教育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相适应的,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对个人主义价值观主导,引导美国公民注重个人价值,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将个人的人生价值定位为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和个人的享乐。 集体主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一种美德被人们称颂。在处理个人与集体或环境的关系方面,人们被要求做到“克己守道”,“循规蹈矩”,“自我压抑”,“与集体或领导保持一致”,人们习惯避免“锋芒毕露”,因为“枪打出头鸟”。 美国的价值观与中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与对立 人权 冷战结束以来,“人权高于主权”的观念在西方鼓吹下大行其道。欧美等西方少数国家认为当一个主权国家境内发生人道主义灾难时,国际社会可以干涉甚至推翻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 主权 对于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主权是民族国家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主权相对论危害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不可接受。事实上,自从近代主权观念受到普遍尊重以来,世界上国家消亡的速度大大下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基于历史文化和现实利益需要,不可能在主权问题上全盘接受西方的观念。 美国的价值观与中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与对立 人权 冷战结束以来,“人权高于主权”的观念在西方鼓吹下大行其道。欧美等西方少数国家认为当一个主权国家境内发生人道主义灾难时,国际社会可以干涉甚至推翻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 主权 对于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主权是民族国家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主权相对论危害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不可接受。事实上,自从近代主权观念受到普遍尊重以来,世界上国家消亡的速度大大下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基于历史文化和现实利益需要,不可能在主权问题上全盘接受西方的观念。 美国的价值观与中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与对立 人权 民主、民生、政治稳定、宗教归属感、民族自豪感等都是人类核心价值,不同文化背景、发展阶段的国家侧重点不同。美国将人权、民主置于统驭一切的至高地位,并将其作为对外政策的指导原则 主权 中国则将“秩序、稳定、安全”放在第一位。两国历史文化、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强调的侧重点自然不一样。 美国的价值观与中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与对立 人权 塞缪尔·享廷顿将美国价值观概括为“自由、公平、民主、个人主义和法制”。这些价值观或多或少也被其他国家所珍视。不过,当美国将其人权价值观、民主制度强加给其他国家时,没有一个国家乐意接受。 美国发展到了主权无忧的时代,美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性又让其视人权、民主为一切成功的基础,顽固地对他国的人权、民主问题指手划脚。然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仍需要为保护主权而奋斗,仍需要为争取基本发展权、社会公正而努力。 主权 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决定:稳定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任何危害中国社会稳定的外部干涉都是中国所不能容忍的,无论这种干涉打着什么样的旗号。中国学者王缉思指出,“通过对中国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