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经济长期与短期,谁在承担关税成本?.pdf

发布:2025-03-23约4.15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长期与短期,谁在承担关税成本?

目录

2017-201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价格短期表现较弱4

但是关税可能并非主要原因4

大规模关税至少脉冲式推高了美国核心CPI7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价格长期偏弱是否源于关税?8

美国从中国进口价格指数长期偏弱8

美国从中国和全球进口价格走势的楔,恰好与关税税率相近8

但关税无法解释从东盟的进口价格走势基本和中国相近10

除了关税,可能还有哪些原因?11

“友岸化”贸易策略显著推升了美国进口成本11

亚洲地区出口价格“内卷”严重12

小额包裹和美国进口地区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有限13

长期来看,美国付出了发动贸易战的成本与代价,中国也受到贸易战的伤害14

风险提示16

附录17

如何将美元口径下美国从其他地区的进口价格还原成其原币种口径?17

USITC的价格指数是如何计算的?17

2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长期与短期,谁在承担关税成本?

图表目录

图1:美国进口价格指数(2018年1月=100,美元口径)6

图2:美国进口价格指数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2018年1月=100,原币种口径)6

图3:美国核心商品进口和从中国进口的价格指数7

图4:美国商品CPI以及从各地区进口的价格走势(美元口径)8

图5:美国商品CPI以及从各地区进口的价格走势(进口来源国币种口径)8

图6:中国出口价格和PPI同比(%)8

图7:历年全球出口金额之和(WTO月频口径,百万美元)8

图8:欧盟从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进口价差并不显著(2018年1月=100,欧元口径)10

图9:日本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制成品价差较小(2018年1月=100,日元口径)10

图10:美国进口价格指数(2018年1月=100,按来源)10

图11:NAICS33商品美国进口价格指数(2018年1月=100)11

图12:NAICS31商品美国进口价格指数(2018年1月=100)11

图13:美国进口来源地区结构占比(%)12

图14:部分美国盟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12

图15:WTO制成品出口价格(2018年1月=100)13

图16:亚洲国家或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走势(%)13

图17:中国BEC口径出口价格定基指数(2018年同期=100)14

图18:2022年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美国本土=100)14

图19:亚洲地区对美出口溢价指数(计算过程中用的定基指数均为2018年1月=100)15

图20:各国PPI定基指数(2018年1月100)15

表1:不同关税清单下,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与从其他地区进口同类商品价格变化的

差值6

3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