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长期与短期,谁在承担关税成本?.docx
目录
TOC\o1-3\h\z\u2017-201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价格短期表现较弱 4
但是关税可能并非主要原因 4
大规模关税至少脉冲式推高了美国核心CPI 7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价格长期偏弱是否源于关税? 8
美国从中国进口价格指数长期偏弱 8
美国从中国和全球进口价格走势的楔,恰好与关税税率相近 8
但关税无法解释从东盟的进口价格走势基本和中国相近 10
除了关税,可能还有哪些原因? 11
“友岸化”贸易策略显著推升了美国进口成本 11
亚洲地区出口价格“内卷”严重 12
小额包裹和美国进口地区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有限 13
长期来看,美国付出了发动贸易战的成本与代价,中国也受到贸易战的伤害 14
风险提示 16
附录 17
如何将美元口径下美国从其他地区的进口价格还原成其原币种口径? 17
USITC的价格指数是如何计算的? 17
图表目录
图1:美国进口价格指数(2018年1月=100,美元口径) 6
图2:美国进口价格指数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2018年1月=100,原币种口径) 6
图3:美国核心商品进口和从中国进口的价格指数 7
图4:美国商品CPI以及从各地区进口的价格走势(美元口径) 8
图5:美国商品CPI以及从各地区进口的价格走势(进口来源国币种口径) 8
图6:中国出口价格和PPI同比(%) 8
图7:历年全球出口金额之和(WTO月频口径,百万美元) 8
图8:欧盟从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进口价差并不显著(2018年1月=100,欧元口径) 10
图9:日本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制成品价差较小(2018年1月=100,日元口径) 10
图10:美国进口价格指数(2018年1月=100,按来源) 10
图11:NAICS33商品美国进口价格指数(2018年1月=100) 11
图12:NAICS31商品美国进口价格指数(2018年1月=100) 11
图13:美国进口来源地区结构占比(%) 12
图14:部分美国盟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 12
图15:WTO制成品出口价格(2018年1月=100) 13
图16:亚洲国家或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走势(%) 13
图17:中国BEC口径出口价格定基指数(2018年同期=100) 14
图18:2022年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美国本土=100) 14
图19:亚洲地区对美出口溢价指数(计算过程中用的定基指数均为2018年1月=100) 15
图20:各国PPI定基指数(2018年1月=100) 15
表1:不同关税清单下,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与从其他地区进口同类商品价格变化的差值 6
2025年3月6日彭博社报道称,沃尔玛要求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以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部分厨具和服装等供应商被要求每轮关税实施时降价高达10%,几乎承担特朗普关税的全部成本。与之相对的是,由于沃尔玛长期实施低价采购策略,供应商利润本就微薄,目前很少有中方供应商同意降价。一些供应商表示,降价超过2%就会亏损;还有供应商因上游供应商拒绝超过3%的降价要求,考虑从越南采购部分零件,但担心这会影响产品质量。
这一则新闻再次激起对于美国关税成本由谁来承担的探讨,针对这一问题存在多种看法。有观点称美方将承担所有成本(如《纽约时报》3月1日所报道,最终转嫁给消费者),也有观点称中美将共同分摊,更有如前文所述,沃尔玛要求中国供应商承担全部关税的情况。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尽管2024年出口增长依然强劲,但量价结构却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出口价格走势明显偏弱,特别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格也呈现疲软态势,这一现象引发了业界对美出口链长期利润率的深切担忧。
那么,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之后,美国进口价格和关税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中美之间关税短期和长期的成本究竟谁来承担?本文主要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2017-201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价格短期表现较弱
理论上,关税会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价格、生产和贸易,出口商价格与进口商价格所受影响最为直接。征收关税后,在卖方获得的价格(即出口商价格)与买方支付的价格(即进口商价格)之间形成了一道“楔子”。经济理论表明,一旦征收关税,国外出口商价格将会下跌,或者国内进口商价格将会上涨,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因关税导致进口商价格上涨的幅度,被视为关税的“转嫁程度”。以中美为例,在完全转嫁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商的价格不会受到显著影响,利润率将保持不变,而美国进口商支付的价格则会与所征收的关税等额上涨,反之亦然。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