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期财政政策与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协调.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短期财政政策与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协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倪红日 目前中国短期财政政策的主调 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或者称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4万亿投资 与中长期经济发展相协调之处:基础设施为主的投资,有利于中长期的经济发展 与中长期经济发展不相协调之处在于:可能进一步加深中国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调,潜伏着 将导致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失调,产生由于最终消费不足导致的中长期经济增长受阻 。 已经提出的建议: 如何扩大消费?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刺激消费? 两种途径: 一是提高收入 二是调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起征点) 关于第二种途径的讨论:最近中国政法大学中美法学院副教授崔威发表了一种观点,认为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以提高到3000元为例)对于拉动消费需求作用有限。我赞成这个观点。他提出的主要理由是城市60%的家庭就业人口的平均工资是低于3000元的。如果采取这样的措施,其效果是将财富从政府手中转移到最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的家庭中。 继续: 另外,我认为,个人所得税应该成为一种广税基的税种.为了建设科学的中国税制结构和体系,并结合国际上的经验来看,个人所得税应该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这种税也需要相对地稳定。 扣除额提高容易,但降低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赞成采取这种途径刺激消费。 只剩下一种选择: 提高收入 具体的措施 1.减少失业、增加就业 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失业、增加就业的作用。但是有研究表明:财政投资在公用事业、交通邮电等领域存在逆就业倾向,即这些领域的就业密集指数明显小于商贸餐饮等行业。(第一财经日报引自《经济研究》) 因此,财政政策应该在鼓励中小服务业发展做更多的文章。 鼓励就业和创业的税收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调整政策受惠面。 继续: 2.在收入分配过程做文章 十几年来乃至当前收入分配格局的特点是: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是向政府和企业倾斜,而居民最终分配比率是下降的。 收入分配格局变化是投资率与消费率结构变动的基础性原因。 (安体富、蒋震以及倪红日等人的研究) 结论: 理想的财政政策应该是: 短期效应与中长期经济发展相协调 投资和消费的刺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都要兼顾 对消费需求的刺激政策要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都入手,这不仅仅是财政政策问题,又涉及到收入分配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政策首先要从整个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的角度,控制好宏观税负水平。 * * * *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