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光能课件-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pptx
第三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光能;车前草的叶片呈螺旋状排列,相邻叶片的夹角都接近137.5度,叶片这样生长有什么意义呢?;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及条件。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重难点)。
2.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认识光合作用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分组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没有变蓝;1.暗处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部分遮光(形成对照)
3.酒精脱色(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里)
4.清水冲洗(洗去酒精和叶绿素)
5.滴加碘液(检验是否生成淀粉)
6.观察现象(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1.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步骤连线:;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D.便于用碘液检验
3.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叶绿素的是()
;演示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1、氧气难溶于水,所以在收集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或卫生香重新燃烧,所以用带火星的细木条或卫生香,验证氧气的存在。
2、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二)光合作用的场所;聚焦阅读;1、海尔蒙特的实验:;思考:实验的变量是什么?;4.【探究活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制定计划】取两组密闭容器,放入相同生长状态的植物,编号甲、乙。在甲中放入盛有等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乙中放入盛一定质量的清水的烧杯中。给予两组装置适宜的温度及光照条件。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植物是否产生淀粉。;1、【概念】;2、【反应式】
3、【实质】
4、【物质转化】
5、【能量转化】;6、【意义】;光合
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光能利用效率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比较三种种植方法,判断哪种方法产量高,试分析原因。;【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套种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8、【影响因素】;1.在气温高、阳光充足的夏季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反而会明显减弱,试分析原因。;光合作用;1.如何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所有的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3)光照强度及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4)合理密植可以增加光照强度,从而提高光能利用效率。;2.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圆纸片将①处进行两面遮盖,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用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了什么颜色?
(2)加碘液后②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什么?
(3)加碘液后发现①③两处均不变蓝,原因分别是什么?
(4)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什么?;3.为了探究光照对温室草莓产量的影响,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甲组不遮光,乙组进行50%遮光处理,丙组进行70%遮光处理,丁组进行90%遮光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乙组草莓的单果重和单株产量高于甲组,丙组和丁组的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均低于甲、乙组。
(1)实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等生长条件应保持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