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课件-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ppt
情境导入;学习目标;探究主题一、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
;2.分组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阅读课本P16-17,看图3.1-14,
设计操作方案,合作探究。展示分享,自评、师生评价。;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视频
;;2、选叶照光:选一片叶片,用黑纸片把该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分析讨论,教师点拨。
目的是设计对照实验。叶片遮光部分为实验组,照光部分为对照组。变量是光照。
;4、漂洗:
取出黄白色的叶片用清水漂洗,平铺培养里,滴加碘液。;暗处理;1、银色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
绿色部分进行光合作用,而非绿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2、【演示实验】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跟踪训练,巩固知识;3.小明买金鱼时,老板送了一些新鲜的水草,让他放到鱼缸里,主要目的是()
A.装饰鱼缸B.清洁鱼的排泄物
C.增加水中的氧气D.降低水的温度;探究主题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阅读课本P17-21,看图3.1-16,图3.1-27,图3.1-18;展示分享,表达交流,教师点拨引导;进一步探究:
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2、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归纳描述: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跟踪训练,巩固知识;3.教室里的课桌主要是用木本植物茎的木质部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最终来源于()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5.夏季晴朗的某天,科研人员测定了大豆一昼夜氧气释放量,并绘制了下图的曲线。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自主学习,列举实例;合理密植;1.如图为东营农高区智能调控蔬菜大棚,在蔬菜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通过在适当位置安放“吊带式二氧化碳气肥”装置提高作物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学业检测(分层,评价记分);2.光合??用的原料是()
?光②叶绿体③二氧化碳④水⑤氧气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3.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将一棵柳树幼苗载入装有土壤的木桶中,培养5年后,柳树增加了80千克,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请问,增重的80千克主要是什么作用完成的?(),土壤减少的100克是什么物质?()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水
E.无机盐F.二氧化碳 G.氧气
;4.某同学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时,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装置(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先置于黑暗处3天,再置于适宜光照下9小时后,能从植物叶片中检测出淀粉的装置是();5.如图是草莓种植大棚内二氧化碳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增加的变化曲线,若要使棚内草莓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6.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用黑圆纸片将1处进行两面遮盖,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
用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了什么颜色?
(2)加碘液后②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什么?
(3)加碘液后发现①③两处均不变蓝,原因分别是什么?
(4)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什么?
;7.图是某同学建构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概念图。图中空格①、②应依次填写();8.同学们又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桑园,学习桑树的种植与维护。图一是同学们总结绘制的桑树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用a、b、c表示),图二是科研人员记录的智能种植大棚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作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