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教学实录新人教版选修6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2.教学年级和班级: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选修6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通过学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通过分析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发展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地理实践力,为未来的环境保护行动打下基础。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
难点:
1.理解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复杂性和多维度影响。
2.分析不同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解决办法:
1.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多样性。
2.采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防治措施的优缺点。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模拟决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过程和防治措施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研究,讲解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来源和危害,强化理论知识的传授。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环保官员、企业代表和普通公民,模拟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
4.利用多媒体展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情感共鸣。
5.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为话题,展示一组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图片和视频,提问学生:“这些污染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资源的分类等,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分类、来源、分布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废弃物为例,如塑料、纸张、玻璃等,说明其产生过程和潜在危害。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如填埋、焚烧、堆肥等。
3.案例分析(约15分钟)
-展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典型案例,如“白色污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案例的深入理解。
4.角色扮演(约15分钟)
-设计“环保官员”、“企业代表”和“普通公民”三个角色,让学生分别扮演,模拟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的过程。
-学生活动:根据角色定位,讨论如何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关注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强调环保责任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5.实验活动(约20分钟)
-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如塑料回收、废纸再生等。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教师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6.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学生总结:请学生代表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总结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的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7.布置作业(约5分钟)
-要求学生收集家乡或社区中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案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学生活动:课后完成作业,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师指导: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必要的辅导和评价。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分类、来源、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如塑料、纸张、玻璃等,并了解它们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2.思维能力:学生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从多角度思考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3.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他们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垃圾分类等,从而在实际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