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1水污染及其成因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2.1水污染及其成因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6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2.1水污染及其成因,主要涉及水污染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防治措施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相联系,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了解水污染的严重性和防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认识水污染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理解水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学会分析环境问题。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过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类型及其危害。然而,对于水污染的具体成因、分类和防治措施的了解相对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完善。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关注度和好奇心,对环境保护话题有一定的兴趣。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风格上,学生多采用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水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此外,学生可能对复杂的污染物质和过程感到难以理解,需要教师提供简洁明了的解释和逐步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水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和数据加强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新人教版选修6《地理》教材,特别是2.1水污染及其成因的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与水污染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直观展示水污染的类型、成因和防治方法。
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水质检测工具,确保实验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以支持学生的互动学习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系列水污染的图片,如工业废水排放、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水污染的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污染有哪些危害?它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污染及其成因。
2.讲授新知(20分钟)
-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水污染的定义,讲解水污染的分类,如有机污染、无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水污染的成因:分析水污染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工业排放、农业活动、生活污水等。
-水污染的危害:阐述水污染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介绍水污染的防治方法,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从个人角度减少水污染?
2.如何提高公众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实践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水污染防治方案。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水污染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水污染及其成因的理解。
-搜集相关水污染的新闻报道或案例,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水污染防治的短文,下节课进行展示。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水污染的实例分析:可以收集不同类型的水污染案例,如工业废水处理不当导致的河流污染、农业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等。
-水污染监测技术:介绍现代水污染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如化学分析、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等。
-水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搜集国内外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国际水污染合作:了解国际社会在解决水污染问题上的合作和倡议,如《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水污染的实例,撰写研究报告,分享给同学。
-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或环保设施,实地了解水污染的治理过程。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河流清理、环保宣传等,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安排学生进行水污染监测实验,学习使用水质检测工具,分析水样。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创新性的环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