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2课时正比例(1)(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pdf
21
第四单元第课时正比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经历
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正比例,能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
例,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
想。
【教学重点】
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并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了生活中常见的变量之间
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变化的量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
一些学习经验,头脑中已经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初步具备了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但是正比
例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所以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
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结合情景,以问题“两种变化的量怎么变?有没有相同点?变
化规律相同吗?”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变化规律,感受
正比例的特征,使他们在比较、辨析、归纳中建构正比例的模型,体会函数思想。
【核心素养】
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用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变化的
量”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量,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谈话导入:同学们,考考你们,一起思考下列问题?
在自然界中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下面展示生物学家田野调查记录表:
1.通过计算,观察结果,进行判断。
这些神奇的倍数关系,就像青蛙王国与数学家签订的契约。当我们发现两个量总是保持这样的
契约关系时,就找到了打开数学知识的金钥匙!
表蛙的只数和青蛙的嘴巴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像这样的量还有很多,它们在变化时有一定的
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规律。(板书课题:正比例)
任务一: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两个表格,引导学生填表、观察、
分析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发现每组中的两个量都在变化,
而且两组变化有共同特点: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都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的。在学生发现两
组量的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两组量变化的不同点,从变化中发现“不变”,为
理解正比例意义奠定基础。也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过程中,周长
与边长的比值保持不变,而正方形面积随边长变化的过程中,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也在变化。】
1.下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思考你分别发现了什
么?(学习方式:提出问题一填表一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一小结)
提出问题:下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思考
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学生填表并思考:
(1)边长与周长是不是两个相关联的量,边长与面积是不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2)边长增加,周长和面积怎样变化?
(3)反过来边长减少,周长和面积怎样变化?
2.组织学习后汇报
提问:你是怎么填的?
预设1:边长2厘米,周长8厘米,边长3厘米,周长12厘米,边长4厘米,周长16厘米。
预设2:边长2厘米,面积4平方厘米,边长3厘米,面积9平方厘米,边长4厘米,面积平方
16厘米。
提问:同学们表格已经填完了,我们先来看看周长与边长的变化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汇报:
预设1:我发现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
预设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边长的比不变。
预设3:正方形的边长每增加1厘米,它的周长都增加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