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工艺轮次酒的处理.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酱香型白酒工艺轮次酒的处理
酱香型白酒工艺轮次
酒的处理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完全不同于浓香
型白酒,在每年的一个大生产周期中, 分两次投
粮,七次或八次取酒,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第六次酒的酱香型风格典型突出。 而前三轮次酱
酒,插沙酒、 第一次酒和第二次酒的质量都特别
差,以正丙醇为代表的高级醇的含量很高, 不仅
产生不愉快的味道,容易引起饮后“上头” ,利
用价值不高。因此,前三轮次的插沙酒、第一次
酒、第二次酒都需要经过一系列工艺的特殊处
理,以降低正丙醇等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高级醇的
含量,改善酒的口感、风味、质量,提高酱香型
工艺前三轮次酒的利用价值。
1 前三轮次酱酒
在一个大的生产周期中, 插沙酒高级醇的
含量很高,可达到 10%(质量分数)左右。第一
次酒高级醇的含量在 15%(质量分数)左右,达
到全周期的最高值。第二次酒高级醇的含量在
1%—2% (质量分数)。除第一次酒工艺外,随着
工艺的进行和取酒次数的增加, 高级醇的生成量
依次减少,到第三次酒正丙醇等高级醇的含量降
到合适含量范围。
插沙酒无酱香,生沙香突出,果酸味重,
生粮味、麻味、涩味、苦味重,辣味明显,后味
带酸。酒体的总酸特别高,达到 2.5 以上。出酒
率为 1%左右(按粮食比例计算) ,现阶段这些插
沙酒几乎没有利用价值。
一次酒几乎无酱香, 生沙香突出,生粮味、
麻味、涩味、苦味较重,微带辣味,后味带酸。
一次酒出酒率在 3%左右(按粮食比例计算) ,利
用价值低。 由于正丙醇含量过高, 调酒过程中能
使用的量极少。
二次酒微带酱香,生粮味明显,麻味重、
涩味较重、后味带酸。二次酒出酒率在 3%—5%
(按粮食比例计算) 。由于正丙醇含量很高,
调酒过程中能使用的量很少。
每个大生产周期中前期酱酒的产量占整
个投入粮食的比例为 7%—9%,占一个大生产周
期的总出酒量的比例为 11%— 15% 。例如一个年
产酱酒 350 千升的车间, 每个大生产周期中要产
出质量差的前三轮次酱酒 40 千升— 50 千升。
一次酒和二次酒虽然无法单独用于成品
酒,但是勾兑调味的作用效果显著, 尤其在于调
整酱酒的酸度、 调整口感等方面。 少量添加一二
次酒的酱香型白酒,存放之后酒的陈化效果更
好。只是由于一二次酒的正丙醇等高级醇类物质
含量过高,使用量必须严格控制。
2 高级醇类的来源
前三轮次酱酒中的高级醇类是发酵过程
中酵母等微生物代谢的副产物, 主要有两条代谢
途径生成高级醇类。 其一氨基酸在转氨基作用下
生成酮酸, 酮酸再进一步生成高级醇, 生成过程
见图 1。
其二是通过糖代谢生成高级醇, 其过程见
图 2。
这两条途径合成高级醇的量有一定的比
例,25%的高级醇类来自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