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223S01104-运动生物化学-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发布:2024-09-17约2.8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5

附件5-1

ADDINCNKISM.UserStyle《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2023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2223S01104

开课单位

护理学院

课程名称

运动生物化学

Sports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

选修

考核类型

考查

课程学分

1.5

课程学时

26

课程类别

专业拓展课

先修课程

《生物化学》

适用专业(类)

护理学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对人体组成的影响以及运动时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特点及规律与运动能力、身体机能及健康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本门学科是应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运动时机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能力转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变化,并应用这些规律为运动实践服务的一门科学。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运动生物化学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熟悉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人体的生物化学变化特点,能应用运动生物化学的理论方法指导训练和体育锻炼,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运动护理方向其它课程打下基础。使学生明确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规律,并学会应用理论指导运动实践活动,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识记运动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化学的原理与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规律,并学会运用理论指导运动实践活动,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

课程目标1:使学生理解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理解运动过程中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基本规律,理解运动时骨骼肌的能量代谢、运动性疲劳及恢复过程的生化特点,识记儿童少年、女性及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理解提高运动能力方法的生化分析。

课程目标2: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

课程目标3: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动态观,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生命、看待运动人体。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1-7:熟悉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预方法。

课程目标1

20%

2-11: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

课程目标2

50%

3-2: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3-5: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3-9: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具有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以最低的医疗成本获取护理对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识。

课程目标3

30%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班级授课,借助学习通等教学平台,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演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糖代谢与运动、脂代谢与运动、蛋白质代谢与运动、运动性疲劳及恢复过程的生化特点。

(二)教学难点

糖代谢与运动、脂代谢与运动、蛋白质代谢与运动、运动性疲劳及恢复过程的生化特点。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第1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理解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运动对人体化学物质的影响;酶催化反应的特点;运动引起酶的适应性变化;运动与血清酶;运动中生物氧化过程及ATP的合成

3

讲授

小组讨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2

第2章运动时物质能量代谢规律-1

理解糖代谢不同化学途径与ATP合成的关系;乳酸的生成

3

讲授

案例教学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3

第2章运动时物质能量代谢规律-2

理解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影响脂代谢的因素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理解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在运动中的作用;谷氨酰胺代谢、支链氨基酸代谢在运动中的作用

3

讲授

案例教学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4

第3章不同运动项目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理解运动时不同项目的物质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

3

讲授

案例教学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5

第4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生化基础

理解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分类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运动性中枢疲劳的脑内代谢变化、神经递质变化;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性外周疲劳的生化特点;耐力运动性外周疲劳的生化特点

3

讲授

小组讨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6

第5章体能训练的生物化学

理解体能、体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