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3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发布:2025-04-07约3.95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9-

自然界的水循环

【基础达标】

1.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A.海洋水 B.冰川

C.河流水 D.淡水湖泊水

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①是永久积雪冰川融水补给

②是雨水补给

③是地下水补给

④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水循环的类型主要有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这三种水循环都有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和降水

B.地表径流和蒸发

C.下渗和降水

D.蒸发和降水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5.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海区(填字母)丰富的渔业资源的形成与之有着亲密的关系。

(2)A为水循环中的_________,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实力提升】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更曲线(b)。读下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3、4题。

3.淮河水系参加的水循环主要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4.淮河流域建设了多座水库,根本目的是()

A.变更淮河流域气候 B.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C.调整干流的流量 D.实施北水南调工程

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最可能干脆导致该区域()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变更增大

C.水汽输送量削减 D.地下径流增加

6.对该流域地表径流含沙量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不包括()

A.气温日变更及其年变更 B.降水量及降水强度

C.土壤类型及地形坡度 D.土地利用状况及规模

二、非选择题

7.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_月,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___的变更而变更。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____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_________种补给类型。

(3)河流甲、乙位于我国,依据其径流量的变更分析可知,它们分别所处的地区是()

A.西北、东北 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北

8.(探究性学习)为了形象地视察和验证水循环的过程,某地理爱好小组设计如下试验过程,请结合试验报告,回答以下问题。

试验报告

试验器材:平底盆、透亮的塑料纸、装有沙子的小瓶、小石头、水、橡皮筋。

试验步骤:

(1)在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到水盖满盆底。将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2)用透亮的塑料纸盖上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

(3)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视察现象。

试验现象: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聚,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中滴,最终小瓶的沙由干变湿。

试验结论:水循环现象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聚、降水。

(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