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会玩Scratch 3 变换造型》说课稿[001].docx
川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会玩Scratch3变换造型》说课稿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川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会玩Scratch3变换造型》。该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Scratch软件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变换造型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在Scratch中学习变换造型,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编程的乐趣,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Scratch软件的操作,使学生学会运用变换造型功能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掌握Scratch3.0的基本操作,包括舞台、角色、积木块的使用。
-重点二:理解并运用“变换造型”积木块,实现角色的旋转、缩放、变形等效果。
-重点三:通过编程创作简单的动画,让学生体验编程与艺术结合的乐趣。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变换造型”积木块的具体功能和操作方法,如旋转角度的设置、缩放比例的调整等。
-难点二:将变换造型与角色动作结合,使角色在动画中表现出连贯的动作变化。
-难点三:在编程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逻辑错误或代码冲突,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调试能力。例如,学生在尝试制作一个旋转角色时,可能会忘记添加停止旋转的指令,导致角色无法停止旋转。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示范操作,讲解Scratch3.0的基本操作和变换造型积木块的用法。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模拟编程创作动画,提高实践能力。
3.利用Scratch游戏化学习,通过编程游戏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变换造型技能。
4.使用多媒体展示动画效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变换造型的概念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Scratch动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Scratch3.0的变换造型功能来制作有趣的动画。”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Scratch3.0的基本界面和操作方法。
-详细讲解“变换造型”积木块的功能,包括旋转、缩放、变形等。
-示范如何通过拖拽积木块来制作一个旋转的角色。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尝试使用变换造型积木块调整角色的旋转角度。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太空探险”、“动物运动会”等,使用变换造型制作动画。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变换造型效果。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变换造型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回顾学生在练习中的亮点,如创意设计、操作技巧等。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变换造型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能用在哪些地方?”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回家后,使用Scratch3.0制作一个包含变换造型的动画,可以是自己的故事、游戏或者简单的表演。
-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使用其他编程元素,如声音、运动控制等,丰富动画内容。
-下一节课将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能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Scratch3.0的基本操作,包括舞台、角色、积木块的使用,以及变换造型积木块的具体功能。
2.创意表达:学生在学习变换造型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创意的动画作品,如角色动画、故事情节等,提升了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3.问题解决: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思考和尝试找到解决方案,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逻辑思维:通过编程创作动画,学生需要考虑角色动作的连贯性、变换造型的时机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团队合作: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6.信息技术素养:通过学习Scratch,学生了解和接触到了编程的基本概念,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7.学习兴趣: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编程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8.自主学习:学生在完成作业和作品展示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9.评价能力: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学生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分析作品,提高了自己的评价能力。
10.情感态度: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积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