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资源(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001].docx
认识地球资源(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认识地球资源(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认识地球资源》。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资源的种类、分布以及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中“地球资源”章节紧密相关,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本节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地球资源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对地球资源的认知、尊重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地球资源的分布特点。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的重要性,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地理学科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于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知,能够识别常见的自然景观和地理要素。然而,在深入到地球资源这一主题时,学生的知识体系可能还不够完善,对于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了解较为浅显。
在知识层面,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形状、板块构造、气候类型等,但对于地球资源的具体内容,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的特点和重要性,学生的了解可能有限。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资源管理和保护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但可能缺乏具体的行动方案和实施能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有所体现,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行为习惯上,学生通常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个别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调整。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地球仪、地图册、教学PPT。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互动交流。
3.信息化资源:地球资源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库、在线互动地图。
4.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如矿石、化石)、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模拟)等。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预习地球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地球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课题,设计问题如“你认识哪些地球资源?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阅读地球资源的相关资料,理解地球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资源的图片,引出“认识地球资源”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地球资源的分类、分布和重要性,结合实例如石油、煤炭、水资源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预习内容,讨论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资源的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地球资源保护的小论文或设计环保海报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地球资源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资源的分类和分布,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