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
27故事二则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扁鹊治病》一文,属于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过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有紧密联系,通过对比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扁鹊治病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创造和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扁鹊治病》,学生能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通过分析扁鹊治病的故事,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扁鹊治病的故事情节,能够复述故事;
②体会扁鹊医术高超,以及他敢于直言、勇于担当的品质;
③通过对比阅读,理解扁鹊治病的故事与《扁鹊见蔡桓公》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扁鹊形象的理解。
2.教学难点,
①分析扁鹊治病过程中人物心理变化,理解扁鹊的医德和医术;
②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待疾病和健康;
③通过故事中的对话和动作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深入分析人物心理和故事主题。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扁鹊、蔡桓公等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展示扁鹊治病的历史背景和医学知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故事内涵的把握。
4.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故事脉络,培养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扁鹊治病故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扁鹊是谁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展示一些关于扁鹊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扁鹊在中医史上的地位。
简短介绍扁鹊治病的故事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扁鹊治病故事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扁鹊治病的故事情节,初步理解故事的主题。
过程:
讲解扁鹊治病的故事,包括扁鹊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诊断病情,以及他如何劝说蔡桓公治病。
详细介绍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如扁鹊的医术、蔡桓公的态度变化等。
3.扁鹊治病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扁鹊的医德和医术。
过程:
选择扁鹊治病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扁鹊的医术和医德。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现代医学的启示,以及扁鹊的医术如何影响后世的医生。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扁鹊治病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医德的重要性”、“医患关系的处理”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扁鹊治病故事的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扁鹊治病故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扁鹊治病的故事情节、案例分析等。
强调扁鹊治病故事对医德和医术的启示,以及它对现代医学的借鉴意义。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扁鹊治病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复述《扁鹊治病》的故事情节,包括扁鹊的四诊法、蔡桓公的态度变化等关键信息。
-学生掌握了扁鹊治病故事中蕴含的医学知识和中医文化,对中医的基本原理和治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2.思维与能力方面:
-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扁鹊治病》和《扁鹊见蔡桓公》,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同一故事。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了合作,能够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扁鹊的医术和医德,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