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真分数和假分数 说课稿-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苏教版).docx
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苏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这部分内容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习分数提供了基础。本节课将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比较、分类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模型进行思考和表达。同时,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严谨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确定分数的意义: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例如,分数$\frac{1}{2}$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的大小。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别:强调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表示小于1的部分;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表示大于或等于1的部分。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例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抽象性:分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从直观的实物或图形中抽象出分数。
-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可能会混淆两种分数的界限,特别是在分数值接近整数时。
-应用分数性质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灵活运用分数的性质,例如在分数加减法中。
-举例说明:例如,在比较$\frac{3}{4}$和$\frac{5}{8}$的大小时,学生可能难以判断哪个分数更大。此外,在解决“一个蛋糕被分成8份,吃掉了3份,还剩多少”的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正确运用分数的性质来计算剩余部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材,特别是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分数相关的图片、图表,如圆形、长方形等图形,用于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划分和大小比较。
3.实验器材:准备等分的实物,如蛋糕、饼干等,用于实际操作中演示分数的划分。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室中央设置实验操作台,方便学生进行分数的实际操作和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实例,如蛋糕、饼干等被分成几份的图片。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分数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分数概念:介绍分数的定义,强调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2.真分数和假分数:讲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别,通过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来区分。
3.分数性质:介绍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举例说明:结合具体实例,如$\frac{1}{2}$、$\frac{3}{4}$、$\frac{5}{8}$等,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如比较分数大小、计算分数加减法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以下问题:
-什么是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分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问以下问题: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需要使用分数的情况吗?
-如何用分数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问以下问题:
-如何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吃掉了3份,还剩多少?
-如何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面积是多少?
2.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