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中,开设“快乐读书吧”板块,并且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思考作为语文老师,怎样更好地进行指导和推进课外阅读。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愿读
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浓厚的读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置身其中,在环境的熏陶下,在周围人的感染下,学生会不自觉地也有读书的愿望。
1.亲子共读,全家总动员。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时机,向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做到“三个一”:每天陪学生读一会儿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为学生挑选一批可读性强的书。
2.师生共读,让孩子阅读不再孤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教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记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办手抄报。教师以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主动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怀着愉悦的心情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做好读物推荐。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应该广泛一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方面;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时,要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法,把课外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了解课外知识的欲望。
2.以活动促读。每学期在班级里可进行若干次定期或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活动,开展各类读书活动,通过制作读写绘等方式让学生愿意阅读。
3.赏识激趣。“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让学生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激励、表扬、喝彩,在班级内进行“阅读天使”、“故事大王”等评比活动,激发孩子阅读的内在动力。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
教师要把一些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能灵活、熟练运用。学会泛读、略读、细读与精读相结合的课外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上,老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读的内容,辨别什么样的书籍是要泛读和略读,什么样的书籍需要精读和细读。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课堂之外所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青年语文教师,也将不断学习、运用,快速成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