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发布:2025-04-03约4.7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有趣的话题——有余数的除法!这可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小宝藏哦~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这部分内容可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本质,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派上大用场呢!所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宝藏的神秘面纱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数感和运算能力,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步骤。

2.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应用除法解决问题。

3.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三、学情分析

同学们,咱们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基础知识,对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年级段,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任务。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接受能力不同,我们的学生群体中存在以下特点:

首先,学生在知识层面,对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较好,但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可能存在难点。有些同学可能会混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余数。

其次,在能力方面,部分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较强,能够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有些同学可能更倾向于依赖计算器或直接查找答案,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从素质角度来看,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参差不齐。有的同学对数学充满热情,乐于探索新知识;而有的同学可能对数学较为抵触,学习态度不够积极。

此外,同学们的行为习惯也会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讨论,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有些同学可能存在注意力分散、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针对知识层面的难点,通过实例讲解、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二是提升学生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通过这些措施,相信我们能够帮助每位同学在有余数的除法学习上取得进步!????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特别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的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展示除法算式的动画、实物模型图片等,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石子、糖果等,用于模拟除法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有余数的除法。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讨论和实验操作。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预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有余数的除法”,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余数?余数有什么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有余数的除法”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小明分糖果”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结合实例“12÷3”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小物品(如小石子)进行除法操作,体验有余数的情况。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