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溶解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发布:2025-03-29约3.7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1

第2课时溶解度

课前自学打算

明确课标要求

课题

溶解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学问与

技能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学问说明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

方法

1.学习视察、分析试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试验解决问题。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相识冲突双方在肯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

1.在肯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如KNO3;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变更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如Ca(OH)2。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互动探究

新课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实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实力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探讨物质的溶解实力。

进行新课

学问点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肯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

【沟通回答】

变更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活动与探究1】

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NaCl与KNO3溶解的量,并探讨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

要点提示:

(1)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是物质溶解实力的定性表示;溶解度是物质溶解实力的定量表示。

(2)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肯定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小组问题探讨:

教材P36表9-1中的数据都表示什么意义呢?小组同学任选几个数据来相互考考吧!(如60℃时KCl的溶解度是45.5g,表示在60℃时,KCl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45.5g)

进行新课

比较二者的溶解实力?

2.向40g20℃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它们溶质的量,探讨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实力?

3.向100g20℃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比较二者溶解的量,探讨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实力?

【归纳总结】

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实力(即溶解度)的要素:①在肯定温度下;②等量的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固体的溶解度:在肯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大要素:①肯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溶质的质量。

【提出问题】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常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资料。

【课件展示】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

【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

【课件展示】教材P36表9-1

【分析小结】

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观,不能表示物质在随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更的趋向,下面我们找寻另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学问点2溶解度曲线

活动与探究2】

请同学按教材P36~P37要求绘制溶解度曲线,并探讨回答相关问题。

【归纳总结】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推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更状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归纳总结:

规律总结: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1)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例如20℃时硝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这是由于溶剂的性质不同。

(2)外部因素:温度。

进行新课

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1.溶解度的三种状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如Ca(OH)2。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提出问题】

我们探讨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该如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