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电与磁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PAGE
Page1
第2节电生磁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相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四周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像。
3.会推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
1.视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奥斯特的图片、事迹介绍,感悟奥斯特擅长发觉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究的精神;
2.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养成乐于探究自然界奇妙的习惯。
【教学重点】
奥斯特的试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白电和磁具有肯定联系;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
【教学打算】
学生器材:学生电源、开关、导线、直线导体、螺线管、小磁针、大头针若干;
老师器材:多媒体设备及课件、电源、开关、直线导体、螺线管、铁屑、小磁针、大头针若干、安培定则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魔术纸盒吸铁
利用纸盒内隐藏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大头针。
【设问1】此盒中可能有什么?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2.断开开关,在靠近铁屑
【设问2】细致视察试验现象,你有哪些疑问?
3.将纸盒打开,展示螺线管
【设问3】视察盒内的器材,你想到了什么?可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用试验激发学生的新奇心,由不能吸引铁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实力。)
视察试验现象,猜想。
盒内可能有磁体,磁体能吸引铁屑。
为什么不吸引了呢?盒内究竟是什么?
电和磁之间有联系,电流也能产生磁场。
二、合作探究,建构学问
(一)电流的磁效应
1.通电直导线四周存在磁场
2.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想想做做】
1.设问:电流真的能产生磁场吗?
引导学生探究教材第124页中的“想想做做”
2.提问:你们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白什么?
3.思索:变更电流的方向,视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白什么?
4.小结:通电导线四周存在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物理学史】
从刚才的试验我们发觉,电也可以产生磁,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但这个发觉也是特别不简洁的,介绍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奥斯特试验的意义:这一重大发觉轰动了科学界。因为它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而说明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发觉有力地推动了电磁学的探讨和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发觉电生磁的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化。)
学生分组探究,沟通展示试验现象。
小提示:①用直导线的一端接干电池正极,另一端试触干电池的负极;②导线放在小磁针的正上方,并且与其平行。
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直导线四周存在磁场。
小磁针偏转方向发生变更,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看书了解奥斯特发觉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过程。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像。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既然电能生磁,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感受不到呢?比如:手电筒在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动
问题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增大电流的磁场吗?假如不能增大电流,还可以怎么做呢?
加油站:试验中利用短路获得较强的电流来增加磁性,在一般状况下是不允许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增加通电导体的磁场呢?后来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把导线弯成各种形态,发觉把把导线绕成一圈一圈的螺线管状,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就大,这种装置就叫做螺线管。
演示试验:演示螺线管的绕制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相识到困难的事物都是由简洁的事物构成的道理,是抽象困难的事物可视直观化。)
探究一:通电螺线管四周是否存在磁场?
操作方法: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匀称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视察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视察铁屑的排列状况。变更电流方向,再视察一次。(为增大可见度可利用实物投影仪,便于学生视察。)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试验现象让学生感知通电螺线管四周存在磁场。)
结论:通电螺线管四周存在磁场
探究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提出问题:】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出磁场的分布?
【设计试验:】
依据课本P125图20.2-5布置器材,为使磁场加强,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把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四周不同的位置,在图上记录磁针N极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分析归纳:】
对比上节课学习的蹄形磁体和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你